广州西关大屋:岭南建筑的典范,趟栊门里的百年风韵
广州西关大屋:岭南建筑的典范,趟栊门里的百年风韵
西关大屋,作为广州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凝聚着岭南建筑的精髓。它不仅是清末豪门富商的居所,更是岭南文化的历史见证。
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广州城西“西关角”(今荔湾区)一带兴建的极具岭南特色的传统民居。西关在明朝已成为广州城区的商业中心,而西关角形成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范围包括文昌桥、大观桥、泮塘、昌华园周围一带。西关大屋主要集中在宝华路、多宝路、宝源路、逢源路一带。
充满文化内涵和浪漫气息的中式婚礼成了许多年轻人的“梦中婚礼”。
广州荔湾逢源北路,西关民俗馆复原的西关大屋里,正厅为清一色的广式酸枝家具,神台、八仙桌、四几八椅等规整摆设。
西关大屋高大明亮,装饰精美,一楼与二楼之间有木质楼梯相连。其以平面布局、立面处理,建筑设计和细部装饰极富岭南韵味与风采而扬名中外,成为岭南建筑宝库中的一件瑰宝。
西关大屋多为砖木结构、青砖石脚。其平面布局按传统的正堂屋形式,基本上纵深方向展开。其典型平面为三间两廊;左右对称,中间为正厅。
西关大屋的趟栊门独具岭南特色。趟栊是一个活动的栏栅,用13或15条坚硬的圆木条(一般为红木或硬木)构成,横向开合故称趟栊。角门和趟栊有通风和保安的功能,是适应岭南炎热多雨的气候而特制的建筑构件。
正厅为清一色的广式酸枝家具,神台、八仙桌、四几八椅等规整摆设,号称“整堂”,被誉为全屋的“心脏”。
槛窗是西关大屋內窗户的主要形式之一,它采用木棱镶嵌彩色玻璃的形式,既起着间隔功能,又极富艺术特色。
西关大屋的满洲窗由传统的木框架镶嵌套色玻璃蚀刻画而成,反映了岭南地区的广州乃至我国近代以来传统建筑文化与国外建筑文化逐渐相互融合的一个过程。
西关大屋里的闺房装饰精美,处处体现着西关小姐“低调的奢华”。
西关大屋的书房前设有一个小庭院,让孩子安心读书之余又有一个活动空间。
西关大屋后墙与邻屋之间的一条窄巷取名“青云巷”,寓意“青云直上”。
西关大屋的满洲窗与花窗灰雕令人神思悠远。
西关大屋大门上有“囍”字的铜质门把手。
西关大屋的标志之一是满洲窗。它起源于清朝中后期,当时广州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西方的彩色玻璃也随之在珠三角地区得到应用,人们创新地将彩色玻璃与中国的传统窗户结合起来,具有独特美感的满洲窗从此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西关大屋客厅里用来款待客人的茶具。
西关大屋正厅上的吊灯。
广州海珠南华西社区现存的西关大屋建筑群,行走在这里,颇有穿越到清末民初的感觉。
广州市荔湾区冲口街聚龙古村,部分西关大屋经修缮后成为别有韵味的民宿。聚龙古村的19幢西关大屋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广州城区现存最完整的清末民居建筑群
当你走进广州西关,漫步在多宝路、逢源路、龙津西路的窄道老街时,藏匿在现代化都市中的西关大屋,会将人们的记忆带到古朴优雅,优游自得的境界,让你领略久违的市井情怀。
本文原文来自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