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天妃宫遗址:天津城市原生点的重要历史见证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13:0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天妃宫遗址:天津城市原生点的重要历史见证

天妃宫遗址是天津市的重要文物古迹,位于河东区大直沽中路51号,始建于元至元年间。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妃宫遗址不仅见证了天津城市的发展历程,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基本信息

天妃宫遗址,位于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中路51号,始建于元至元年间,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毁于兵燹,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复建大殿三间,1950年以后逐渐成为遗址。天妃宫遗址现存面积约3000平方米,已经发掘面积近500平方米。揭露出元代建筑基址和明清时期大殿基址,出土大量元明清时期生活器皿、建筑构件等重要遗物。天妃宫遗址是金代直沽寨发展为元代海津镇的标志,在天津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地位,是天津城市原生点的标志,也是天津市区内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2006年5月25日,天妃宫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 元至元年间,天妃庙始建。
  • 元泰定三年(1326年),重建天妃庙,时称东庙。
  • 明万历六年(1578年),天妃庙重修,改称天妃灵慈宫。
  • 清朝时期,天妃灵慈宫数次修葺。
  •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天妃灵慈宫毁于庚子战争。
  •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复建天妃宫大殿3间。
  • 1950年后,天妃宫逐渐成为遗址,天妃宫大殿先后改为河东礼堂、供销社、街道工厂等。
  •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天妃宫大殿被拆除。

遗址特点


天妃宫遗址

天妃宫遗址现存面积约3000平方米,已经发掘面积近500平方米。揭露出元代建筑基址和明清时期大殿基址,出土大量元明清时期生活器皿、建筑构件等重要遗物。

文物遗存

综述

天妃宫遗址元代遗存可分为早、晚两个时期,出土遗物较为丰富,有磁州窄系、龙泉窑系、钓窑系、建窑系的瓷碗、盘、盏等器物,出土的建筑构件有覆莲纹石柱础、蓝琉璃瓦当、简瓦,波浪纹滴水等。明清时期的堆积丰厚,出土遗迹、遗物丰富,明清大殿基址保存基本完整。

磉墩

天妃宫遗址发掘元代磉墩两个,为正方形,灰砖垒砌,确墩残高1.2米,共分三层,顶部宽0.6米,底部宽1.2米。

基址

天妃宫遗址发掘天妃宫大殿基址,基址平面呈长方形,包括墙基、散水、碌墩、柱础、月台、踏步等。大殿面阔三间13.8米,明间5米,次间4.4米,进深8.4米。根据大殿建筑基础的平面布局和出土建筑构件看,明清时期的天妃宫大殿应为等级较高的九脊歇山、绿琉璃剪边青瓦顶建筑。


天妃宫大殿基址

残碑

天妃宫遗址发掘重修敕建灵慈宫天妃碑记,为明代所立,仅存残碑额及龟跌,碑高2.6米,宽0.9米,13行,行40字,正书,上有重修敕建4个残字和龙纹。

文物价值

天妃宫遗址是金代直沽寨发展为元代海津镇的标志,在天津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地位,是天津城市原生点的标志,也是天津市区内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

文物保护

2006年5月25日,天妃宫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天妃宫遗址位于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中路51号。

交通线路

  • 公交:天津市内乘坐92、369、608、642、665、668、673、860路公交车,在大直沽三号路站下车前往。
  • 地铁:天津市内乘坐津滨轻轨9号线,在直沽站下车前往。
  • 驾车: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政府距离天妃宫遗址约3.1千米,驾车约6分钟。

本文原文来自百度百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