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以上人群应定期筛查胃癌,年轻人无需过度检查
45岁以上人群应定期筛查胃癌,年轻人无需过度检查
胃癌是全球主要的健康挑战之一,2020年全球约有108.9万新发病例。在中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位居前列。早期筛查是降低胃癌死亡率、提高生存率的关键策略。然而,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胃癌筛查的间隔时间是有差异的。根据最新医学指南,年轻人和老年人的胃癌筛查间隔大不同!
胃癌筛查为何要区分年龄?
胃癌的发病风险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研究显示,40岁以上人群的胃癌发病率明显上升。因此,筛查策略需要根据年龄进行差异化设定。
年轻人:无需过度筛查
对于40岁以下的年轻人,如果没有明显的胃部不适或消化道症状,一般不需要频繁进行胃镜检查。过度筛查不仅增加医疗负担,还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但是,如果年轻人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并考虑胃镜检查:
- 持续的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
- 黑便或呕血
- 近期体重明显下降
- 吞咽困难
老年人:定期筛查很重要
与年轻人不同,45岁及以上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胃癌筛查。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这是因为胃癌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定期筛查有助于及早发现病变。
高危人群需特别关注
除了年龄因素,以下人群属于胃癌高危人群,需要更加密切的关注:
- 长期居住于胃癌高发地区
- 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 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胃部疾病
- 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中有胃癌病史
- 有高盐、腌制饮食习惯,吸烟、重度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
高危人群应遵医嘱,适当缩短筛查间隔时间,必要时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如何进行胃癌筛查?
胃镜检查是目前诊断胃癌最有效的方法。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病变情况,并进行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
为了确保筛查效果,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检查前需禁食8小时、禁水2小时。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普通胃镜或无痛胃镜。
早期发现,治疗效果更好
早期胃癌如果能及时发现,治疗效果通常较好。内镜下切除是早期胃癌的首选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研究显示,早期胃癌患者接受内镜下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0%。
因此,定期筛查不仅能提高生存率,还能减少治疗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胃癌?
除了定期筛查,健康生活方式也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手段:
- 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
- 戒烟限酒
- 控制食用盐摄入,减少油炸、烧烤、腌制和烟熏食品的摄入
- 每天摄入足量新鲜蔬菜水果
- 保持适量体力活动,维持健康体重
- 适量饮用绿茶
总之,胃癌筛查需要根据年龄和个体风险因素进行差异化安排。年轻人如果没有明显症状,无需过度筛查;而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则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同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胃癌发病风险。记住,早期发现是提高胃癌治疗效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