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龙年:从北京文创到上海艺术展,看传统文化创新传承
2024龙年:从北京文创到上海艺术展,看传统文化创新传承
2024年,农历甲辰龙年,龙文化再次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从北京高校的“铜坐龙”文创产品爆红,到上海“龙——生肖艺术大展”的创意呈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铜坐龙:870年历史的创新演绎
铜坐龙出土于北京金中都正殿大安殿遗址,距今已有870年历史。这尊铜坐龙两肋有飞翼,融合了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艺术特色,是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象征。2023年5月,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师生团队启动了“铜坐龙”文创项目。在首都博物馆专家的指导下,团队深入挖掘文物的文化内涵,以“幸福守护神、历史见证官、京城焕新宠”为设计定位,开发出三大系列近百款文创产品。
其中,“真空电镀潮玩”系列采用现代工艺,将传统龙形象与时尚元素结合,打造出既传统又新潮的龙年吉祥物;“榫卯益智产品”系列则运用中国传统工艺,设计出由3块、6块、31块文化元素构成的装配潮玩,让使用者在拼装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龙年吉庆系列”则将铜坐龙元素融入日常用品,让传统文化走进百姓生活。
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史民峰教授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文创产品,让铜坐龙这一珍贵文物真正‘活’起来,走进大众生活,展现其背后的文化价值。”
上海龙展:万龙聚首的创新盛宴
如果说北京的“铜坐龙”文创产品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那么上海的“龙——生肖艺术大展”则是一场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的盛宴。展览以“10000条龙”为主题,汇集了不同领域艺术家的创作以及通过AI技术生成的龙形象作品,展现了龙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展览总策划、艺术家王小慧介绍:“此次展览的最大亮点是传统文化、当代艺术、时尚元素与最新科技的完美融合。”展览现场,王小慧与漫画家郑辛遥的跨界合作作品引人注目。这件作品用千片废弃CD制作龙鳞,通过光影效果让龙栩栩如生,展现了环保艺术的独特魅力。
展览还展出了许多不同材质的实物龙形象作品,如上海嘉定古砖陈列馆明止堂的龙纹拼砖,借助AI、AR技术,使传统砖雕艺术焕发新生。陶艺大师和多位来自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也以龙为主题创作了精美作品。
最令人惊叹的是展览中的AI生成艺术作品。艺术家陈啸川基于3D建模创作的动态影像《混沌》,呈现了两条蛟龙在云雾中穿梭的意境。小红书博主野菩萨则利用AIGC生成的动态图像创作《寻龙》,展现了龙的神秘与变化万千。
展览自元旦发起征集以来,已收到超过10000条AI生成的龙形象作品。每周都有新的作品更新,展现了当代艺术家对龙文化的创新诠释。
创新演绎,文化传承
无论是北京的“铜坐龙”文创产品,还是上海的“龙——生肖艺术大展”,都展现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演绎。这些创新实践不仅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也让年轻一代重新认识和喜爱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正如一位参观者所说:“看到这些充满创意的龙文化作品,我深深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创新的力量。作为年轻人,我们有责任将这份文化传承下去。”
在2024龙年,龙文化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艺术的创新,龙文化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