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春节跻身世界级非遗,20个国家将其列为法定假日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38:1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春节跻身世界级非遗,20个国家将其列为法定假日

2024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实践形式。它不仅是中国人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的重要时刻,也是展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魅力的重要载体。如今,春节申遗成功,不仅彰显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标志着春节正式成为全人类共享的文化财富。

01

传统习俗的传承

春节是一种综合性的民俗文化,包括仪式、节日装饰、饮食和相关的娱乐活动。从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到除夕夜的团圆饭和守岁,再到正月初一的拜年和元宵节的灯会,春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和情感寄托。

腊八节是年节的前奏曲。华北歌谣唱得好:“老婆老婆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这天人们要吃应节令的腊八粥。关于腊八粥的来历有种种传说,影响最大的是纪念佛祖成道。传说佛祖释迦牟尼有一天由于疲劳过度晕倒,幸得一位牧羊女将随身所带的杂米与泉水调煮成粥给他食用。佛门弟子为此在腊八日熬煮腊八粥,将粥分给穷人充饥御寒,以示大慈大悲之意。因此腊八粥又名为“佛粥”。当然腊八食粥,并不仅是佛教的影响,事实上中国古代有冬至以赤豆粥祭神的习俗。腊八粥的食料其实都有民俗寓意,谐音取意:桂圆象征富贵团圆,百合象征百事和睦,红枣、花生比喻早生贵子,莲子心象征恩爱连心,核桃表示合合美美,桔脯、栗子象征大吉大利等等,人们以此期盼未来生活的美好。

腊八过了是小年,小年在北方是腊月二十三,南方是腊月二十四。“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三,祭灶王”等民谣里都说到祭灶,祭灶是传统小年的重要节俗。灶神俗称灶王爷、灶公、司命,是中国民间在年节中特别崇奉的神灵。灶君的名称在战国时已出现,魏晋以后的灶神成为天神监察下界的耳目,它常驻人家,与百姓朝夕相处,监视着民间的一举一动。民间日常生活中免不了磕磕碰碰,人们担心灶神打小报告,于是便跟它套近乎,俗称“媚灶”。向神灵献媚是民间信仰的常见表现,不过在灶神祭祀上,表现得更为生动有趣。比如用酒糟涂抹灶门,称为“醉司命”;给灶王爷供灶糖,祈祷拜祝:“辛甘臭辣,灶君莫言”,这种黏度极高的糖,不仅粘住了灶神的嘴,也甜了灶神的心。

“二十四,打扬尘。”送走灶王爷,人们就该清扫、洗涮,干干净净迎新年了。自腊月二十三、二十四日灶神上天起,“俗谓百无禁忌。”平时人们对于屋内清扫是小心谨慎的,唯恐触犯神灵,现在将居家的灶神等送走了,人们得到了任意清扫的机会。扫尘是年终除旧迎新的通过仪式之一,也是岁末的时空净化仪式,人们尽量将屋内上下、四壁角落、柜顶柜底清扫干净。清洁屋宇的扫尘虽然是实际的卫生行为,但在古代民众岁时生活中却是祭祀活动开始前必须进行的空间净化活动,具有清洁、净化人居空间的象征意义。

除夕夜,家家户户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象征着家庭的和睦与幸福。饭后,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守岁至深夜,寓意着辞旧迎新,祈求来年平安吉祥。正月初一,人们穿上新衣,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元宵节则以赏灯、猜灯谜和吃元宵等活动,为春节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02

创新庆祝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在数字化时代,电子红包、视频拜年等新型庆祝方式逐渐流行,既保留了传统习俗的精髓,又增添了现代科技的便利。文化旅游成为春节的新风尚,人们利用假期深入游览具有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底蕴的景点,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绿色春节理念的兴起,倡导减少烟花爆竹的燃放,用LED灯光秀、无人机表演等环保方式替代传统习俗,既保护了环境,又增添了节日的新鲜感。

DIY手工活动、家庭烹饪大赛等创意活动,让春节庆祝更加个性化和趣味化。科技赋能的智慧生活,如智能家居、VR体验等,为传统节日注入了新的活力。参与社会公益行动,如慰问孤寡老人、儿童福利院献爱心等,体现了春节作为非遗的新时代价值。

03

文化保护与传播的意义

春节申遗成功,不仅是对这一传统节日的认可,更是对中华文化深厚底蕴的体现。作为非遗的春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和情感寄托,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同时,春节作为非遗,也对文化保护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理解。

随着海外传播范围的日趋扩大,春节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全球约五分之一人口都在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与春节相关的民俗活动已走进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约20个国家将春节列入该国整体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去年,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叶涛表示,春节成功申遗有助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首个“人类非遗版”春节,我们应该在传承与创新中寻找平衡,既要坚守传统习俗的精髓,又要融入现代元素,让春节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让我们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迎接这个特殊的新春佳节,共同创造一个充满文化魅力和时代新意的春节。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