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掰开吃致昏迷,专家解析缓控释片正确服用方法
降压药掰开吃致昏迷,专家解析缓控释片正确服用方法
近日,一则关于“降压药掰开吃导致女子昏迷”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据报道,一名40岁女士因血压偏高,误将硝苯地平控释片掰开服用,结果不到半小时就出现眼前发黑、冒冷汗等症状,血压更是低到几乎测不出来。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了用药安全的警钟,也引发了人们对长效硝苯地平缓释片和控释片区别的关注。
药物释放机制:缓释与控释有何不同?
缓释片和控释片虽然都属于缓控释制剂,但它们的药物释放机制有所不同。缓释片通常采用特殊包衣技术,表面包裹一层半透膜。胃液通过这层半透膜进入药片内部,溶解部分药物后,药物会缓慢地从微孔中渗出,从而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这种释放方式是非恒定的,初期释放较快,随后逐渐减慢。
控释片则采用了更为复杂的技术,将药物包裹在人工合成的惰性聚合物中。这种设计使得药物能够以恒定的速度释放,形成更加平稳的血药浓度曲线。与缓释片相比,控释片的释放速度更加均匀,药效也更为稳定。
为什么不能掰开服用?
无论是缓释片还是控释片,都不能随意掰开或嚼碎服用。这类药物的设计初衷就是通过特殊的释放机制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和时间。如果将药片掰开,会破坏其特殊结构,导致药物迅速释放,短时间内血药浓度过高,可能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上述新闻中的女子就是因为掰开控释片服用而导致血压骤降、昏迷。
使用场景与适应人群
在临床应用中,长效硝苯地平缓释片和控释片各有其适用场景。缓释片通常作用时间稍短,可持续12至24小时,需要每日服药1到2次。而控释片的药效可以维持至少24小时,一般每日只需服药一次。这种差异使得控释片在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方面具有优势。
从副作用来看,缓释片可能会出现面部潮红、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血压波动相对较大。控释片由于释放更加平稳,副作用相对较小,患者耐受性更好。因此,对于需要长期稳定控制血压的患者,医生可能会优先考虑使用控释片。
医生建议: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
具体选择长效硝苯地平缓释片还是控释片,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一般来说,控释片因其释放机制更先进、药效更稳定,更适合需要长期控制血压的患者。但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如吞咽困难的患者,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其他类型的药物或剂型。
在使用这两种药物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整粒吞服:无论是缓释片还是控释片,都必须整粒吞服,不能掰开或嚼碎。
- 服药时间:控释片的服用时间较为灵活,不受就餐影响。而缓释片一般建议饭后用水送服,两次服药间隔不少于4小时。
- 禁忌人群:缓释片的禁忌范围较广,使用前需详细咨询医生。控释片则需要注意避光保存,因为其中可能含有光敏成分。
总之,长效硝苯地平缓释片和控释片各有特点,具体选择应根据医生建议及患者实际情况决定。高血压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切勿自行调整用药方式或剂量,以免造成严重的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