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地震带:千年地震史与现代防灾之路
宝鸡地震带:千年地震史与现代防灾之路
2024年6月18日,宝鸡市扶风县发生2.8级地震,午井镇、枣林镇等多乡镇有明显震感,宝鸡市区及西安等地亦有感知。所幸,此次地震未造成重大损失。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宝鸡地处地震活跃区域,地震风险不容忽视。
宝鸡位于华北地震区的汾渭地震带上,历史上地震活动频繁。据记载,公元前780年,宝鸡发生地震,导致歧山崩塌、河流干涸。1530年和1569年,凤翔地区连续发生多次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清康熙年间(1704年前后),陇县地震引发房舍倒塌,死亡惨重。
近年来,宝鸡及其周边地区地震活动以中小规模为主。2024年,扶风县发生2.8级地震;2021年,陇县记录到1.7级地震,韩城市也发生1.7级地震。虽然这些地震未造成重大损失,但地震活动的持续性表明,该地区仍处于地震活跃期。
宝鸡地震带属于汾渭地震带的一部分。汾渭地震带是华北地区现今构造活动的裂谷带,由10个大小不一的张性断陷盆地组成,总体呈雁行式排列的S形展布,长逾1200千米,宽度为10~50千米。地堑系的形成始于始新世,第四纪以来持续沉陷,渭河盆地第四系底界的埋深普遍大于2000米。北段的大同、延庆盆地则主要形成于第四纪。
研究表明,汾渭裂谷系的地震活动具有准周期性、南移北跳和强震复发的特点。1303年山西洪洞8级地震揭示了该区域的构造复杂性。裂谷的形成过程与雁行断裂构造、构造应力场和深部高温体密切相关。这些地质特征使得汾渭地震带成为我国地震监测和研究的重点区域。
面对地震风险,宝鸡市及周边地区已采取多项防震减灾措施。例如,宝鸡市地震局正在推进地震预警系统建设,通过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确保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此外,当地还加强了地震应急演练和公众防震减灾知识普及,提高全社会的地震风险防范意识。
专家建议,公众应关注当地地震部门发布的最新信息,了解地震预警信号的意义,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在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迅速采取避震措施,如躲到坚固的家具下或内墙角处。同时,家庭应备好应急包,包括饮用水、食品、急救药品等必需品,以应对可能的地震灾害。
宝鸡地震带的历史与现状提醒我们,地震风险始终存在,但通过科学监测、预警和公众教育,我们可以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影响。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守护我们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