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产业支撑有力,高新技术加速崛起,陕西经济半年破万亿元
能源产业支撑有力,高新技术加速崛起,陕西经济半年破万亿元
2024年上半年,陕西省GDP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4.3%,这一成绩的背后,是陕西省在多个领域的共同努力。其中,能源产业依然是重要支撑,而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和现代服务业也在快速发展。西安高新区作为科技创新平台,吸引了众多互联网企业和新兴产业入驻。此外,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支持也为陕西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亮点不仅展现了陕西经济的强大韧性,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能源产业:传统优势持续发力
能源产业一直是陕西省的经济支柱。2024年前三季度,陕西83个县(市、区)实现工业增加值6684.86亿元,同比增长8.2%,高于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速1.4个百分点,拉动全省县域经济增长4个百分点。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县域生产总值55.5%,占比提高1.9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陕北地区在全省县域经济中的贡献度显著提升。前三季度,关中、陕北、陕南县域生产总值分别为4294.12亿元、5626.25亿元、2120.48亿元,占全省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5.7%、46.7%、17.6%,陕北地区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
在能源转型方面,陕西也走在了全国前列。世界银行批准3亿美元贷款,支持陕西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供热,推动供热行业定价改革试点。项目旨在示范扩大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包括地热、余热和电能)供热规模的创新解决方案。此外,项目将支持推进定价和计费改革,提高供热行业的财务可持续性。项目还将支持供热基础设施投资,推动具有包容性的改革试点方案设计和实施进程。
高新技术产业:新动能加速崛起
陕西省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根据《陕西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到2026年,陕西将建成3个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打造智能算力、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软硬件等5个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链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在算力供给方面,2024年,陕西将建设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陕西电信算力中心、安康智算中心(一期)等项目,新增30家以上企业应用智能算力。整合省内算力资源,建设省级算力统筹调度平台,实现“算力一网化、统筹一体化、调度一站式”,到2026年,建设运营智能算力3000P以上,可统筹的公共智能算力达到西部领先水平。
西安高新区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表现尤为亮眼。在2024年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西安高新区在178家国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第五,是中西部地区唯一进入全国前五的国家高新区。在6个单项评价排名中均名列前茅,其中,在人均技术合同成交额排名前20名国家高新区名单中,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排名第二;在工业总产值排名、优质企业数排名、营商环境排名相关名单中,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均排名第六;在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排名、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排名相关名单中,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均排名第七。
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2024年前三季度,陕西83个县(市、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977.70亿元,同比增长3.8%。虽然增速相对较低,但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步伐正在加快。西安邮电大学教授张鸿认为,在陕西县域经济发展中,尤其对广大非资源县来说,二产加工或是突破口,可起到上承一产、下启三产作用。同时,有必要发挥县域园区聚合能力,并与数字经济相互融合,挖掘地域特色,多条腿走路,才能改变产业单一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体来看,2024年上半年陕西GDP破万亿元,展现了陕西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发展潜力。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为陕西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各项政策的深入实施和创新动能的不断释放,陕西经济有望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