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双十一物流大考:看物流运输如何助推经济增长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48:2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双十一物流大考:看物流运输如何助推经济增长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再次落下帷幕,快递业务迎来全年旺季。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10月21日至11月10日,全国快递揽收量约120.82亿件,同比增长21.4%,累计投递量约121.24亿件,同比增长约25.3%;日均业务量超5.5亿件,其中最高日处理量达到7.29亿件,同比增长74%,刷新单日业务量纪录。

快递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瞬时激增的业务量,既是检验行业发展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观察消费市场活力的重要窗口。今年是邮政快递业第15个快递业务旺季,但消费者普遍反映和往年有点不一样了。“往年这个时候,我应该是刚从‘买买买’的热情转向‘等等等’的期待,但今年这个‘等等等’的过程好像被加速跳过了,直接进入了‘拆拆拆’的惊喜,”家住上海徐汇区的蒋小姐发现,今年很多快递甚至从之前的三五天送达,进化到了当日达,甚至小时达。

正如消费者所感知到的,今年的“双十一”期间,新技术加快落地,各大物流平台通过引入先进的智能化技术,保障了快递在“双11”物流高峰期间高效流转。中通相关负责人说,企业对双十一带来的物流高峰早有预判,人员、设备的升级配备都是基本操作。近两年大数据、云计算的智能化应用,对高峰件量预测准确率高达99.7%,更让他们从容很多。而随着自动分拣、无人车、无人机配送等设备和场景的应用,邮政快递业运转效率正在大幅提升。

为了迎战“双11”业务高峰,顺丰丰翼无人机在深圳增加30%的无人机和人员投入,为高峰期间大湾区紧急快件畅通空中渠道、缓解运输压力;申通申瑞车队陆续上线超300辆智能驾驶卡车,保障高峰期的包裹运输;韵达上线全新智能分拣设备,扫描速度提升的同时,实现了节能降耗。

不仅是电商平台端,“破壁”“融合”也成为今年“双11”快递行业的关键词之一。从京东观察,10月16日,京东物流与淘天集团达成合作,京东物流将全面接入淘宝天猫平台,平台商家将能够选择京东物流作为服务商。京东物流的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京东快递、京东快运等诸多业务为淘宝天猫商家服务,涉及仓储、快递、快运等供应链全流程。而淘宝天猫用户也享受到京东物流一贯坚持的送货上门、按需揽派、上门退换货等特色服务。紧随其后,菜鸟也进入京东体系。10月28日,菜鸟官宣已全面接入京东非自营平台,接入后,入驻京东非自营平台的第三方商家和用户,可以使用菜鸟速递提供的送货上门,半日达、次日达和2小时上门取件等服务。

这种服务融合不仅打破了传统的物流壁垒,还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样化的选择。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从本次“双十一”物流方面各项举措获得的成效来看,智能化技术和高效协同的双重驱动,使得物流企业在面对海量包裹的压力时,依然能够保持平稳运行。他指出,传统电商巨头的互联互通,根本原因在于阿里京东等传统电商巨头,不再是首要的竞争对手关系,电商后来者们才是更大的竞争对手,固守原来的平台壁垒已经没有意义。

快递业的火爆,折射出中国网络消费的活跃。《中国新电商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全国网上零售总额达到15.42万亿元,同比增长11%,中国连续11年稳居全球网络零售市场领先地位。其中,网上实物商品零售额占比攀升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7.6%。电商对于国民消费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近年来,中国电商及快递企业纷纷通过“加速”“加密”布局基础设施,增加人力物力投入,不断升级服务能力,比如韵达目前全网末端门店驿站累计达9万余个;京东升级“跨省次日达”“航空次晨达”服务,2022年京东航空正式运营,特快航空覆盖率提升至95%以上;菜鸟网络应用自动化分拣机、自动化摆轮分拣矩阵提升分拣效率等。京东物流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双十一”期间京东物流司机们已累计行驶超1亿公里,全力保障快递包裹安全送达。

为满足消费者日益旺盛的网络购物需求,中国电商和物流企业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开发数字化、智能化工具,比如京东物流自主研发的“智狼”货到人系统,针对分拣场景的自动倒笼机、自动队列机、圆盘分拣机、无人叉车等创新设备在今年“双十一”投入试点。韵达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双十一期间,韵达投入了大量无人车、无人机参与配送,无人驿站也投入运营。

“以前快递小哥每天只来一次,错过揽收就只能等明天,有些距离远的单子都不敢接。”在电商平台销售阳澄湖大闸蟹的朱海清说,“现在通过京东快递大闸蟹寄到苏州、上海当日达,到北京、深圳等地最快次晨达,销量越来越好。”

海外“包邮”也成为今年“双十一”的一大亮点。近期,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越南等地正式加入淘宝天猫境外“包邮区”,京东全球售新增马来西亚、泰国两大包邮站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姜奇平表示,近年来中国网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网速的极大提升为电商发展提供“信息高速公路”,而物流配送和快递业发展则构建起一张线下高速货运网,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中国电商高速发展。

进村、入厂、出海,一件件快递包裹是中国经济活力的注脚。国家邮政局近日公布的2023年邮政行业运行情况显示,2023年,中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320.7亿件,同比增长19.4%,行业业务量不断刷新纪录。据介绍,2024年行业仍将继续保持稳步上升态势,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快件月均百亿成为常态。数据显示,2023年,同城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36.4亿件,同比增长6.6%;异地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153.6亿件,同比增长20.5%。广袤的世界版图上,国际物流大通道正加速延伸。在1320.7亿件快递中,有30.7亿件为国际/港澳台快递,比上年增长52%。1320.7亿件快递意味着什么?据了解,这一数据约占全球快递总量的六成以上。目前中国快递业务量已实现从“年均百亿”到“月均百亿”的巨大跨越。此外,自2021年中国快递迈上“千亿件”台阶以来,每年破千亿件所用时间不断缩短。2022年破千亿件较2021年提前7天;在此基础上,2023年又比2022年提前39天。

“据测算,中国人均快递年使用量已达94件,快递已经逐渐由一种单纯的物流方式,变为人民群众既用得起、又用得好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国家邮政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侯延波说。侯延波表示,2023年,邮政快递业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助力国家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行业业务量不断刷新纪录,快件月均百亿成为常态。邮政快递业进入发展“快车道”,成为现代物流领域综合运输方式应用最好、信息智能水平最高、生产效率提升最快的代表性行业之一,为居民消费信心加速恢复,消费市场活力逐步复苏写下了生动的注脚。

2023年,东、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分别为75.2%、16.7%和8.1%,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76.2%、14.1%和9.7%。中部、西部地区两个比重均实现提升。不少消费者发现,即便在乡村地区,快递物流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速度也加快了。从次日达、次晨达到半日达,从无人配送到快递进村入户,更好的消费体验背后,是行业的持续发展。

更便捷——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深化,服务触角持续延展。国家邮政局联合有关部门加快推进脱贫地区快递进村,“一村一站”工程有力实施,2023年累计建成1267个县级公共寄递配送中心、28.9万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和19万个村邮站,让快递服务更便捷。更绿色——相关部门推进行业绿色发展工作,推动电商快件原装直发,强化包装操作规范,2023年全国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超过95%,使用可循环包装的邮件快件超10亿件,回收复用质量完好的瓦楞纸箱超8.2亿个,过度包装在行业得到有效遏制。更专业——国家邮政局持续开展邮政快递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2023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46万人次,新增10.8万人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4454人取得快递工程专业技术职称,行业人才支撑更加坚实。

腊鱼腊肉、南北干货、丹东草莓、秭归脐橙……春节前夕,随着年货寄递需求增长,快递业务量迎来一波小高峰。对此,国家邮政局指导企业做好业务旺季服务保障工作,精准对接电商寄递服务需求,统筹做好全网调度,充分安排人员、场地、运力,保障群众在节前顺利收到期盼的年货。

侯延波介绍,根据大数据预测,春节期间,群众寄递需求波动较大。春节前的小高峰过后,春节假期期间,由于大量人员返乡过年和外出旅游,群众的寄递服务需求将明显减少,业务相对处于淡季。春节假期结束后,寄递服务需求快速恢复,业务量将逐渐达到日常水平。针对春节期间的行业运行特点,国家邮政局专门制订工作方案,将全力保障年货寄递需求、保障春节期间的基本寄递服务、切实维护快递员合法权益、推动做好节后返岗复工。

2024年邮政快递业发展趋势怎么样?近日召开的2024年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行业仍将继续保持稳步上升态势,预计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和邮政行业业务收入分别完成1715亿件和1.6万亿元,增速6%左右;快递业务量、业务收入分别完成1425亿件和1.3万亿元,增速8%左右。会议强调,要巩固和增强行业持续向好态势,持续推动行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有力增强发展韧性,有效提升安全水平,着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