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宁河提醒:儿童水上安全不容忽视!
平安宁河提醒:儿童水上安全不容忽视!
随着气温升高,孩子们纷纷涌向各种水上娱乐场所消暑。然而,溺水事件频发,给无数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痛。据统计,溺水已成为我国0岁至17岁年龄段意外伤害致死的“头号杀手”,1岁至14岁溺水事故比率超40%。因此,加强儿童水上安全教育,提高家长和孩子的安全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溺水事故为何频发?
儿童溺水事故频发,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缺乏安全意识:儿童和青少年对危险认知不足,容易在无人监管时接近水域。
游泳技能不足:在不熟悉或无救生员的水域游泳,遇险自救能力差。
家长监护缺失:假期中,家长忙于工作,未能有效看护孩子。
野外水域风险高:如江河、池塘等水域存在暗流、漩涡及温度变化等风险因素。
如何预防溺水?
为了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家长和孩子需要共同遵守以下安全守则:
“六不准”原则
- 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 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 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
- 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 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 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家长防护要点
- 不要让孩子单独留在浴缸、浴盆或开放的水源边。
- 与孩子保持伸手可及的距离,专心看管。
- 教育孩子不在水中互相嬉闹,防止呛水窒息。
- 学习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以备不时之需。
建设安全游泳场所
湖南省通过立法明确各方责任,强调家长的监护责任,并通过建设游泳场馆等措施减少溺水事故。数据显示,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湖南省学生溺亡人数较2017年下降90%,又下降30.3%。
溺水后的正确施救方法
在加强预防的同时,家长及监护人也要掌握相关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意外发生后,救人刻不容缓,以下6点要知道。
迅速救上岸:最好从背部将落水者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
清除口鼻堵塞物:让溺水者头朝下,撬开其牙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
倒出呼吸道内积水:救人者半跪,顶住溺水者的腹部,让溺水者头朝下,拍背。
人工呼吸:对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刚刚停止的溺水者,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
吸氧:现场有医疗条件,可对溺水者注射强心药物及吸氧。条件不足的,用手或针刺溺水者的人中等穴位。
脱下外套:如果溺水者身上穿着外套,要尽早脱下,湿漉漉的外套会带走身体热能,产生低温伤害。
真实案例分享
2024年8月3日,重庆开州一小女孩不慎溺水,被救起时已昏迷不醒。目睹这一切的周航,毫不犹豫飞奔过去,对小女孩进行心肺复苏。据悉,周航之前做过2年游泳教练,懂得一些急救方法。在第三轮心肺复苏后,小女孩终于微微睁开双眼,有了呼吸和反应。
7月25日下午,益阳桃江县城獭溪也发生了一起教科书式施救溺水者的案例。一位溺水者被执勤的志愿者救上岸后,又被一位救援队员通过心肺复苏恢复心跳,并随即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
这些案例告诉我们,及时正确的施救至关重要。同时,也提醒我们,预防永远胜于补救。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家长要时刻提醒孩子远离危险水域,教育他们掌握基本的自救和施救技能。学校则应定期开展水上安全教育活动,通过模拟演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预防儿童溺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既欢乐又安全的水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