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和老人阑尾炎手术的最佳时机
儿童和老人阑尾炎手术的最佳时机
儿童和老年人是阑尾炎手术的特殊人群,需要特别关注手术时机的选择。儿童阑尾炎发病率高、症状不典型、易误诊,而老年人则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近年来,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的出现,为这些特殊人群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儿童阑尾炎:发病率高、症状不典型
儿童阑尾炎是导致儿童急性腹痛的首要外科疾病,占所有小儿外科急性腹痛的25%。其发病率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6-10岁的学龄儿童最为常见,5岁以下儿童发病明显减少,3岁以下特别是1岁以内的阑尾炎较为少见。
儿童阑尾炎的症状主要包括腹痛、发热、呕吐、饮食减少等。其中,腹痛是最常见、最早出现的症状,通常开始于脐周,数小时后转移到右下腹,可能出现发热,但热度可能不高。体格检查时,可能发现患儿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等。
儿童阑尾炎较成人而言更不容易鉴别诊断,患儿年龄越小,其临床表现越不典型,再加上婴幼儿表达能力有限、查体不配合等因素,更会增加诊断的难度。因此,如果孩子出现了上述症状,需要警惕急性阑尾炎的发生。
原则上,凡是发病在72小时内,无论阑尾炎属于何种类型,如患儿无明确禁忌,均应进行阑尾切除术。对阑尾脓肿形成或发病超过72小时、病情较重的患儿,可给予抗生素治疗。随着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发展,临床上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儿童急性阑尾炎已经比较成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不仅创伤小,恢复周期也更快。
老年人阑尾炎:合并症多、手术风险大
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这使得阑尾炎手术的风险相对较高。此外,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可能导致送医时间延迟,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对于不能耐受传统手术的老年人,ERAT技术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选择。通过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可以在不开刀的情况下,通过解决引发急性阑尾炎的病因,达到治疗目的。
ERAT技术:不开刀的治疗新选择
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是近10年来发展而来的内镜治疗新技术,该技术能够在保留阑尾的情况下治疗阑尾炎,是一项超微创、不开刀、不切除、无瘢痕的阑尾炎治疗方法。ERAT的具体操作方法是肠镜下找到阑尾开口,使用专业器械进入阑尾腔,对阑尾腔进行冲洗、取粪石、置管引流、消除梗阻、消退炎症,从而保留完整阑尾。
ERAT技术的优势在于:
- 创伤小:无需开刀,通过内镜操作
- 恢复快:大部分患者术后第二天即可出院
- 保留阑尾功能:阑尾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和肠道菌群调节功能
- 适用人群广:特别适合儿童、孕妇、高龄患者等特殊人群
案例1:2023年高考前夕,17岁的小肖在晚自习时突发腹痛,被紧急送往重医附一院急诊医学科后确诊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在全麻状态下开展了可视化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V-ERAT),手术时间仅20分钟,随后小肖腹部疼痛明显缓解,下床活动,第2天就恢复出院顺利前往了考场,而且随访至今未复发。
案例2:2023年11月,78岁的李爷爷突发急性阑尾炎,但老人同时又合并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种基础疾病,当地医院表示老人手术风险高,建议保守治疗,但老人腹痛等症状却持续不缓解,老人一家来到重医附一院求助。与患者沟通后,重医附一院V-ERAT团队在局麻状态下为老人开展了ERAT+阑尾粪石取出+支架置入术,老人术后当天疼痛明显缓解,第2天就可以下床活动并逐步恢复了饮食,3天后老人顺利出院,术后随访无复发。
结语
儿童和老年人是阑尾炎手术的特殊人群,需要特别关注手术时机的选择。ERAT技术的出现,为这些特殊人群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但需要强调的是,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诊断,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