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研究:奶茶成瘾与青少年抑郁焦虑显著相关
清华研究:奶茶成瘾与青少年抑郁焦虑显著相关
近日,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陈润森团队在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期刊发表重要研究,揭示奶茶成瘾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奶茶成瘾不仅是一种新兴的健康隐患,还可能增加抑郁、焦虑和自杀风险。
研究背景与目的
奶茶因其添加糖分而被归类为含糖饮料(SSB),此外,奶茶还可能含有咖啡因(茶叶含有咖啡因),使其成为含咖啡因的含糖饮料。之前的研究表明,大量饮用含咖啡因的含糖饮料可能会导致成瘾症状,反复消费含咖啡因的含糖饮料,还会导致大脑奖赏神经系统的适应,产生耐受性,进一步加深成瘾性。
鉴于孤独感是个体心理健康结果的一个强有力的预测因素,包括抑郁、自杀念头和自杀行为,奶茶可能是一些年轻人摆脱负面情绪的一种逃避策略。然而,随后的奶茶成瘾可能引发更多的失调结果。而目前还没有专门研究奶茶成瘾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该研究旨在填补这一空白,探索青少年孤独感与心理健康结果之间的潜在机制,特别是在抑郁、焦虑和自杀念头方面。
奶茶成瘾的诊断标准
根据DSM-5物质成瘾标准,奶茶成瘾的标准可能包括:
- 比预期的更长时间大量饮用奶茶
- 经历持续努力或反复的戒除失败
- 在感到痛苦时经常转向奶茶消费
- 尽管知道不良后果,但仍继续使用奶茶
- 发展出耐受性,需要增加奶茶消费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 在停止或减少奶茶消费时出现戒断症状
研究方法与结果
该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位于北京的528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抑郁、焦虑症状、自杀念头和奶茶成瘾症状(包括奶茶消费、依赖、负罪感、戒断、耐受、无法停止、渴望和停止意图)。
调查结果显示,约77%的参与者在过去一年中至少饮用6–11杯奶茶,其中,20.6%的人每周喝2-3杯奶茶,2.6%的人每周喝4-6杯奶茶,1.2%的人每天喝一杯。
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支持根据DSM-5物质成瘾标准提出的奶茶成瘾量表的单因素结构。在控制混杂变量后,该研究发现,在饮用奶茶的青少年中,较高的奶茶成瘾水平与抑郁、焦虑和自杀念头的风险分别显著相关。
此外,奶茶成瘾在孤独感和不良心理健康结果(抑郁、焦虑、自杀念头)之间可能发挥了中介作用。
研究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奶茶成瘾可以被定义为一种持续和反复的情况,由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这些因素增加了对奶茶的渴望,以获得快乐或缓解负面情绪或身体状态。基于这一定义,该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 奶茶消费可能导致成瘾症状,并损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包括抑郁、焦虑和自杀念头
- 奶茶成瘾的严重程度可能对应于不同的心理健康状况
- 奶茶成瘾可能是一种情绪调节策略,并作为孤独感与不良心理健康结果之间的中介
这些研究结果可以协助决策者制定法规,例如限制奶茶相关广告、提供心理教育、为这种繁荣的以年轻人为主的消费行业建立食品卫生标准,同时保护他们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