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医保基金结余率波动引发制度改革新动向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51:4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医保基金结余率波动引发制度改革新动向

2023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收入达2.7万亿元,总支出2.2万亿元,统筹基金当期结余5000亿元,累计结余3.4万亿元。这一数据反映出我国医保基金运行总体平稳,但同时也引发了关于医保制度改革的新一轮讨论。

01

医保基金结余率:衡量制度健康的关键指标

医保基金结余率是衡量医保制度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其计算方式为(当期结余额 ÷ 当期收入)× 100%。这一指标不仅反映医保收支平衡状况,还直接影响医保政策的调整方向。

  • 结余率过低(低于0):支出超过收入,可能导致资金枯竭,影响参保人福利。
  • 结余率过高(高于15%):资金闲置过多,可能未充分利用。
02

医保制度改革:应对挑战的必由之路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费用快速增长,医保基金可持续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医保制度改革将重点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基金监管

医保基金监管需深入推进法治建设、技术创新、多方协同、信用机制建设、社会监督以及监管队伍建设。例如,智能化监控系统将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整合各地的医保数据资源,形成实时监控的能力。依托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可在基金支付和医疗行为监控中实现自动化处理,及时发现和预警违规行为。

推进支付方式改革

支付方式改革将推进DRG/DIP支付方式,以规范医疗行为、优化资源配置。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规范诊疗行为、优化资源配置。改革的重点是从“按项目付费”转向“按病种付费”,通过DRG等方式,将医保基金支付与治疗结果挂钩,以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03

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传统上,医保基金采取“按项目”的方式,先确定药品、耗材、医疗服务项目的范围和报销比例,再将应由医保报销部分的费用直接支付给医疗机构。这种方式实际上是为治疗过程中消耗的各个项目付费,优点是简单便捷,但缺点同样明显,其中最主要的缺点就是诱发医疗费用过快增长、“过度医疗”屡禁不绝、医务人员劳动价值没有充分体现、患者权益和医保基金安全难以得到保证。

为了更为科学地配置医疗资源、规范医疗行为,近年来,国家医保局吸收国际经验,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改革的重点,就是将过去医保基金向医疗机构“按项目付费”为主,改革为“按病种付费”为主。换言之,就是将过去的“为治疗过程”付费,改革为“为治疗结果”付费,医保、医疗双方对于投入和产出有合理预期。采取DRG方式付费,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模式,医保、医疗双方用治疗多少病种、病种的难易程度如何来对话,使医疗服务可量化、可比较。

04

未来展望:优化“保基本”内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政府对医疗保障的投入不断增加,医疗保险基金平稳运行,经办服务能力逐步提高,更重要的是,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和疾病谱不断变化,保险意识增强,医疗需求不断得到释放和增长,“保基本”的内涵也随之发生变化。

一方面,保障广度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保障深度不断拓展。但是万变不离“保基本”,只有准确理解“保基本”的内涵,基本医保制度才能行稳致远。

05

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的建议

  1. 完善政策设计:调整缴费结构、扩大覆盖范围等措施,灵活应对资金闲置或不足的问题。
  2. 加强监管:减少过度医疗行为,确保医疗服务合理化。
  3. 推进分级诊疗:优化资源配置,缓解大医院负担,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医保基金结余率的波动,折射出医保制度改革的紧迫性。通过加强基金监管和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我国医保制度正朝着更加公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未来,随着“保基本”内涵的不断优化,医保制度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为全民健康提供坚实保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