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萨满教在中国东北的秘密传承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58:3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萨满教在中国东北的秘密传承

萨满教作为一种古老的宗教形态,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便在不同文化中生根发芽。它通过舞蹈、咒语、祭祀等形式与超自然力量交流,影响了无数人的信仰与文化。在中国东北地区,萨满教更是深深植根于满族、蒙古族、鄂温克族等多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中,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纽带。

01

萨满教的历史渊源

萨满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人们通过巫术和仪式来祈求神灵的庇佑。到了夏代(约公元前2000年),巫术活动开始被记录在象形文字中,成为重要的社会现象。商代(约公元前17世纪)则是巫术盛行的时代,各种关于鬼神和祖先崇拜的活动层出不穷。甲骨文的记载显示,求问天意的习俗延续至周朝,并在秦汉时期不断演变,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现代化进程中的传承困境

进入现代社会,萨满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1953年,我国宗教改革如火如荼进行,萨满文化被视为封建迷信而遭到禁止。十年文革时期,古老的萨满文化更被视为“四旧”毒瘤,曾经的萨满被批斗,神衣神鼓被砸烂焚烧,萨满教在白山黑水之间销声匿迹。

直到21世纪,随着文化保护意识的提升,萨满教才逐渐摘掉“封建迷信”的帽子。2011年,吉林省举办了第二届萨满文化研究论坛,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就萨满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展开了深入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吉林省是萨满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保留着丰富的萨满文化遗存,如器物、神谕和祭祀仪式等。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专家们提出了多种建议,包括科学利用、文化挖掘、艺术创作、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

03

关扣尼的故事:萨满文化的现代传承

关扣尼是鄂伦春族最后一位女性萨满。她在15岁时被选为萨满,但不久后就因宗教改革而被迫停止活动。直到21世纪,政府开始重视民族文化保护,关扣尼才重新进行请神仪式。然而,由于种种限制和误解,萨满文化传承面临诸多困难。2008年,当地政府和民委牵头,希望对萨满文化进行记录,承诺提供场地和所需物品,让关扣尼举行请神仪式。但整个过程必需在规定场地内进行,并且全程录像。关扣尼最初是拒绝的,因为神明已经被流放了五十年,谁也不能保证能不能再次请回,而且一大堆无关的人在举行仪式时录像,神明很可能动怒并降下惩罚。但政府方面多次派人劝说,加之关扣尼此时已经七十三岁,年事已高的她也希望能够找到继承人,传承鄂伦春族的萨满文化,最终她还是答应了举行仪式,不过因为请神仪式都是在昏暗的篝火旁举行的,关扣尼要求不许录像,但可以在“撮罗子”(举行仪式的帐篷)的入口拍照。当地政府也答应了这个条件。

当地民俗博物馆邀请关扣尼去参观新布置的萨满文化厅,关扣尼发现很多藏品都出现了错误:萨满服缝制的方式不合规范;神偶的眼睛本来是向上挑起的,结果画成向下的样子了。

选好了时间和地址后,关扣尼就开始准备仪式所需的神衣(萨满服)、神鼓和神偶。政府部门提供场地和所需物品,但雇佣的工人并没有认真对待准备工作。在准备祭祀贡品时,一位工人甚至偷偷割了两块仪式之前不能烹饪的狍子的肉,煮了自己吃掉,还因为割的地方隐蔽难以被关扣尼发现而沾沾自喜。

一切准备就绪,仪式开始。关扣尼敲打这神鼓,身穿她亲手缝制的萨满服,铃铛随着舞步发出清脆的声响,唱着神秘的鄂伦春语祝祷歌,请求神灵归来。篝火的焰苗随之起舞,铜镜和神鼓闪闪发光。明明早已约定好不许录像和开闪光灯,但撮罗子中却被安置了明晃晃的白炽灯,记者们也蜂蛹挤在里面录像,开闪光灯拍照。

关扣尼摔倒了多次,直到再也跳不动。整个仪式持续了一个小时后才结束,关扣尼深色凝重的走出撮罗子。领导们围着这位老人迫切的想知道继承人是谁,但关扣尼却说继承人不是她心中的最佳人选—关扣尼的女儿荣花。神明责备他们遗弃祂太久,没有选出继承人。

没有传承下去,只能三年之内在举行一次仪式。但是第二年冬天悲剧发生,关扣尼的女儿荣花就被车撞死了。关扣尼从此拒绝了全部萨满活动。可能在她心中,护佑她家族世世代代的神永远隐匿在了白山黑水之间,却又不肯安息。

04

萨满教的文化价值与未来展望

萨满教不仅是宗教信仰,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记录了先民原始文化和原始思维发展的历史轨迹,具有综合性的历史文化价值。萨满文化是北方许多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石,是这些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萨满教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流失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使得萨满教的传承面临困境;另一方面,对萨满教的误解和偏见仍然存在,将其简单视为“迷信”的观念亟待改变。

未来,萨满教的传承和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对萨满文化的保护力度,制定更加科学和人性化的保护政策;学术界应加强对萨满教的研究,推动其理论体系的完善;民间则应加强对萨满文化的认同和传承,让这一古老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只有这样,萨满教才能在新时代中继续传承和发展,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