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预期寿命达78.6岁,健康中国建设取得新突破
人均预期寿命达78.6岁,健康中国建设取得新突破
2023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创历史新高。这一成就的背后,是健康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政策引领,构建健康中国行动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政策体系。从2015年“健康中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再到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实施,健康中国建设的路径和任务日益清晰。目前,健康中国行动已见成效,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9年到2022年提升了8.61%。
公共卫生服务持续优化
2024年,我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至94元。新增经费主要用于扩大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覆盖面,加强健康服务,实施体重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慢性病患者健康服务中新增慢阻肺病患者健康服务,进一步改善群众的健康感受度。
基层医疗能力显著提升
各地通过专科联盟合作、临床带教等方式,集中力量在乡镇卫生院培育建设一批基层临床特色科室。例如,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卫生院通过与区中医院共建呼吸科,不仅配备了呼吸机、肺功能仪等设备,还开展了多项新项目,累计诊疗约9万人次。重庆市通过“县聘乡用”机制,派遣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不仅解决了基层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还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同比增长24%。
医药创新突破“卡脖子”难题
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我国正积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以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其基于无线功率传输技术的CT滑环研发项目已启动,旨在突破跨国企业主导的技术壁垒。这一技术具有提升功能、提高可靠性、降低病人剂量等多重优势,将为国产高端CT前沿技术发展赋能。
健康中国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持续努力。随着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基层服务能力的提升以及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有望再次突破新高,人民群众将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的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