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市再获殊荣,看它如何守护青山绿水
峨眉山市再获殊荣,看它如何守护青山绿水
近日,峨眉山市再添两项国家级荣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中国天然氧吧。这一成就,是峨眉山市坚持“生态立市”战略的生动注脚,也是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证明。
峨眉山市,这座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城市,正以生态建设为引领,擘画一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丽画卷。
生态立市:打造宜居宜业的绿色家园
“生态环境是峨眉山市最大的本钱和优势。”峨眉山市副市长张永彪一语道出生态建设的重要性。近年来,峨眉山市以“生态立市”为核心,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治理,推动城市绿色转型。
在峨眉河畔,水清岸绿,白鹭翩翩。这条曾经的“臭水沟”,如今已成为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峨眉河的华丽转身,正是峨眉山市推进美丽河湖建设的生动写照。通过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峨眉河不仅恢复了往日的清澈,还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城市中,一座座“口袋公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市民提供了亲近自然的绿色空间。2023年,峨眉山市投资6500万元,成功改造188个老旧小区,惠及10092户居民,并在峨秀湖旅游度假区、东湖湿地公园等大型公园的基础上,相继建成21个“口袋公园”,持续为市民拓展城市绿色空间。“生活环境真是旧貌换新颜!路平了、灯亮了、公园近了,我们住得也更舒心了!”市民刁女士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在乡村,峨眉山市积极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荷叶村是峨眉山市知名的“民宿村”,也是峨眉山市近年来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一个典范。近年来,该村通过规划引领、融合治理、提质扩容等措施,积极开展道路建设、公交站台修建、垃圾池改造等工作,先后荣获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乡村治理示范村,乐山市4A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十大文旅新村等称号,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益突破64万元,今年有望突破100万元。目前,峨眉山市“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79个。
峨眉山市的生态建设成果斐然。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63.7%,年均气温18℃,年均降雨量1390毫米,负氧离子含量均值18508个/立方厘米,空气优良天数330天以上。今年1—9月,峨眉山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65天,优良率为96.7%,省考和乐山市考断面水质均达到Ⅱ类标准。
文旅兴市: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峨眉山市不仅守住了“绿水青山”,更将其转化为“金山银山”。以“文旅兴市”为牵引,峨眉山市深挖“释武茶药”文化内涵,全力打造峨眉山世界级旅游景区、峨眉南山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峨眉武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张新“世界级名片”。
2023年,峨眉山市全域接待游客达2198.65万人次,同比增长10.57%,其中,A级景区接待游客756.61万人次,同比增长69.74%。峨眉山景区共接待游客595.55万人次,同比增长114.61%;门票收入4.91亿元,同比增长248.38%。
“登峨眉山,是我这次来中国四川游玩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泰国游客素帕莎早就听闻“峨眉天下秀,气象起万千,一山含四季,十里不同天”,此次四川之行的第一站便来到峨眉山。
峨眉山市的文旅发展,不仅体现在游客数量的增长上,更体现在文旅产品的创新和升级上。以“冰雪温泉季”为例,这一品牌已连续举办26届,成为峨眉山冬季旅游的“金名片”。今年的冰雪温泉季以“仙山冰雪奇缘,森林温泉乐园”为主题,将持续至2025年2月,配套推出九大主题活动,为游客带来一场冬日旅游盛宴。
峨眉山市还积极推动文旅融合,打造了《只有峨眉山》戏剧幻城、郎酒威士忌庄园、论道·竹叶青茶产业园等一批工旅融合精品项目。利用“茶菜药”多元价值,打造了高桥里、五彩福田、天上的街市等农旅融合示范点。今年上半年,峨眉山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16万人次,入选四川省休闲农业重点县。
产业强市: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峨眉山市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强市”战略的支撑。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峨眉山市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食品饮料产业是峨眉山市的特色产业之一。农夫山泉、华润雪花等行业龙头扎根于此,保乐力加、郎酒集团等国内外巨头纷至落户,“峨眉山茶”年综合产值150亿元,食品饮料产业平均增速达16%,正聚力打造中国高端威士忌产区、中国西部最大饮用水产业基地。
改造提升绿色材料产业,突出“智改数转”提升百亿产业集群,加快水泥、冶金等产业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转型,去年以来入库制造业“智改数转”项目9个,建成专精特新企业15家。布局建设新赛道产业,以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健康等领域为重点,推动新能源项目落地,全市现有规上新赛道产业企业8家,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11.2亿元。
峨眉山市的实践证明,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非零和博弈,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正如峨眉山市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所说:“生态环境是峨眉山市最大的本钱和优势。”峨眉山市正以生态建设为引领,推动文旅发展、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峨眉山市将继续秉持“生态立市、文旅兴市、产业强市”发展战略,为建设“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奔赴的美好家园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