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配酒?当心双硫仑样反应!
头孢配酒?当心双硫仑样反应!
“头孢配酒,说走就走”这句看似轻松的玩笑,背后却隐藏着不小的健康隐患。最近,一位脱口秀演员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的“头孢就酒”经历,称“除了胃有点不舒服,一点事没有”。但事实上,这种做法可能引发严重的双硫仑样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什么是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顾名思义,是与一种名为双硫仑(又名戒酒硫)的药物有关。双硫仑本身是一种戒酒药,服用后即使饮用少量酒精也会产生严重不适,从而达到戒酒的目的。其作用机制是抑制乙醛脱氢酶,阻止乙醇的正常代谢,导致乙醛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反应。
具体来说,酒精进入体内后,首先在肝细胞内经过“乙醇脱氢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醛”,乙醛再经过“乙醛脱氢酶”的作用氧化为“乙酸和乙醛酶A”,最终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而双硫仑能够抑制乙醛脱氢酶,导致乙醛无法继续氧化,从而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的症状
双硫仑样反应的症状通常在用药后饮酒的30分钟内出现,早的甚至5分钟就会发作。其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和饮酒量成正比,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病患者以及对乙醇敏感的人群反应更为严重。
主要症状包括:
- 循环系统:胸闷气短、口唇紫绀、呼吸困难、心率增快、血压下降
- 呼吸系统:呼吸急促、喘息
- 神经系统:头痛、失眠、嗜睡、恍惚、意识丧失
-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哪些药物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头孢类药物中,结构中含有甲硫四氮唑侧链的药物容易引发双硫仑样反应,如头孢孟多、头孢哌酮、头孢米诺、头孢美唑等。这些药物中的甲硫四氮唑基团可与乙醛脱氢酶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使酶失去活性,阻止乙醛继续氧化,导致乙醛蓄积。
用药期间如何安全饮酒?
虽然“头孢配酒”听起来很酷,但为了安全起见,建议在服用头孢类药物期间及停药后至少一周内避免饮酒。这是因为头孢类药物的半衰期虽然较短,但其对乙醛代谢的抑制作用可能持续一段时间,此时饮酒仍有可能引发双硫仑样反应。
同样,如果先喝了酒,建议在饮酒后的至少3天内避免服用头孢类药物。酒精在体内的代谢也需要一定时间,通常饮酒后一小时,人体酒精含量达到峰值,酒精首先被代谢为乙醛,乙醛在人体内的乙醛脱氢酶作用下再进一步代谢为乙酸,最终排出体外。受遗传基因影响,有些人乙醛脱氢酶活力弱,因此乙醛代谢这一步卡住了,如果饮酒量多了,体内乙醛就会代谢不了,蓄积在体内,出现恶心、头痛、面红耳赤的“醉酒”样表现。
特别提醒
除了酒类,一些含酒精的药物、饮料以及消毒液也可能引发双硫仑样反应,因此在服药期间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避免使用含酒精的产品。
对于慢性酒精滥用者,由于长期饮酒对肝脏代谢酶系统的诱导作用,可能会让某些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加快,需要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
即便是一些被认为不会与酒精发生作用的头孢类药物,如头孢氨苄,为了安全起见,也建议在用药期间避免饮酒。
最后,虽然“头孢配酒”的说法很流行,但为了自己的健康,还是乖乖地遵医嘱服药吧!毕竟,健康的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