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克多巴胺存安全风险,我国全面禁用并严查违规使用
莱克多巴胺存安全风险,我国全面禁用并严查违规使用
近日,农业部再次强调了莱克多巴胺在食品中的安全隐患。研究表明,莱克多巴胺不仅对生猪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尽管部分国家和地区仍允许使用,但农业部始终坚持禁止这一物质的使用,以保障食品安全。专家樊福好也表示,莱克多巴胺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呼吁公众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莱克多巴胺是一种人工合成的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常用于畜牧业以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瘦肉率。它具有较高的脂溶性,易穿过细胞膜并影响信号传导。在动物体内,它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包括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最终转化为多种活性或非活性产物。
虽然莱克多巴胺在正常剂量下可在人体内代谢排出,但过量摄入可能导致中毒,表现为肌肉震颤、心动过速、恶心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引发高血压或心脏病。此外,部分人可能对莱克多巴胺产生过敏反应,导致恶心、呕吐、腹痛等不适症状。长期接触或摄取微量的莱克多巴胺可能会对人体会造成累积性影响,进而损害内分泌系统或其他生理功能。
由于这些潜在风险,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莱克多巴胺的使用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措施。美国允许将其添加到饲料中,但对其残留限量有严格规定,猪瘦肉中残留标准为0.1 ppm。欧盟则全面禁止使用莱克多巴胺,并对所有进口猪肉的检验要求相当严格。中国对莱克多巴胺的使用限制较为严格,禁止在养殖过程中使用此物质,并对进口产品进行检测。
在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于2009年发布公告,明确禁止进出口莱克多巴胺及其盐酸盐。近年来,我国肉类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向好,但一些地区肉类产品违法犯罪行为仍时有发生,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国务院食安办、公安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决定从2024年4月至11月,在全国开展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以生猪、肉牛、肉羊、肉鸡及其肉类产品为重点,深挖肉类产品违法犯罪源头线索,对畜禽养殖、屠宰、无害化处理、肉及肉制品生产经营全链条开展专项整治,坚决斩断非法屠宰、加工、销售链条。通过查处一批重点案件、关停一批违法经营主体、惩处一批违法犯罪分子、曝光一批典型案例,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切实规范从业者生产经营行为,健全肉类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保障肉类产品质量安全。
消费者在购买肉类产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本地、认证无瘦肉精的肉品,并注意产品标示和商家信誉
- 购买信譽良好的超市、肉店購買豬肉,這些商家通常會有穩定的供應鏈,能保證食品的安全性
- 購買前,可以詢問商家關於其肉品的來源與養殖方法,特別是詢問是否來自無瘦肉精的農場
- 購買進口豬肉時,留意產品包裝上的來源國標示,特別是來自美國等允許瘦肉精使用的國家。如果標示模糊或沒有詳細來源信息,可以選擇其他有保障的產品
- 外食無法完全確保肉品的來源和成分,尤其在快餐店或小吃攤。儘量自己在家烹調豬肉,並選擇有明確標籤的肉品
- 如果外出就餐時,可以詢問餐廳是否使用本地豬肉或無瘦肉精豬肉,尤其在高端餐廳,有時會提供這樣的資訊
- 除了豬肉,還可以選擇其他不易受到瘦肉精影響的蛋白質來源,如魚類、雞肉、豆類等,來確保膳食的安全與多樣性
通过政府的严格监管和消费者的谨慎选择,我们可以有效避免莱克多巴胺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