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批志愿军遗骸归国,青年如何传承英雄精神?
第十一批志愿军遗骸归国,青年如何传承英雄精神?
11月28日,第十一批43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由我国空军运-20专机从韩国接回至辽宁沈阳,回到祖国怀抱。专机进入中国领空后,空军两架歼-20飞机护航,向志愿军烈士致以崇高敬意。中午12时07分,专机抵达辽宁沈阳。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以“过水门”最高礼遇迎接志愿军烈士回国。礼兵战士依次列队将43位志愿军烈士的遗骸棺椁从机舱内护送下机。随后,现场举行了庄严肃穆的迎回仪式,全体人员向烈士遗骸三鞠躬。礼兵护送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上灵车。在机场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30多公里的路途中,很多社会各界群众也前来表达敬意,迎接英雄回家,并在各交通要点、营运车辆和主要建筑打出向英雄致敬的标语。93岁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维波,今年已是第11次去现场迎接战友回家。29日上午,第十一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将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从2014年至2024年,已先后有981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
70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历经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场战争不仅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志愿军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抗美援朝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志愿军战士们面对强敌,不畏艰难,舍生忘死,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品格。这种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在和平年代,传承志愿军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代青年生活在物质条件优越、社会环境稳定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安逸思想,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然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青年一代继续发扬志愿军精神,勇于担当,敢于拼搏。
青海省班玛县是红军长征唯一经过青海的地方。当地创新红色教育模式,开展各种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如“行走的思政课”、“三色班玛、红色研学”等,通过瞻仰圣地、吃红军饭、唱红军歌、走红军路、读红军书、听传统课、扫烈士墓等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继承革命传统,弘扬爱国精神。班玛县还组织民族团结讲解员大赛、编排《红星闪耀》舞蹈等活动,大力弘扬长征精神。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志愿军精神?首先,要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志愿军战士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生命,这种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青年一代应该学习的。其次,要勇于担当,敢于奉献。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不怕困难,勇于挑战,为实现个人价值和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要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就难以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
第十一批志愿军遗骸归国,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和对英雄的纪念,更是对青年一代的激励。让我们以志愿军先烈为榜样,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