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团队开发“绘乐”App,创新儿童音乐启蒙方式
山东大学团队开发“绘乐”App,创新儿童音乐启蒙方式
当音乐的摇篮盛放下画笔,将会播放何种旋律?当AI与教育启蒙激情碰撞,将会冲溅出怎样的火花?山东大学(威海校区)“绘声绘色”团队决定“给音乐点儿颜色看看”,创建能画出声音的儿童音乐教育启蒙平台,让音乐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绘声绘色”团队基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融合AI技术,设计了DIY乐器、乐器描摹、AI音乐缪斯、多人音乐派对等功能,实现儿童音乐启蒙的“有声有色”。该团队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金奖,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金奖,第七届移动应用创新赛全国一等奖、最具创新奖,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指尖轻轻一点,涂抹的色块和线条瞬间就能变成一件独一无二的乐器,即兴弹奏几个音符,便能拓展出一段完整的乐曲。这个创意的诞生源于团队成员对童年乐器学习经历的反思。团队由来自山东大学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和艺术学院的多学科人才组成,他们都是各自乐器的十级选手。基于对儿童音乐认知能力发展黄金时期的深入研究,团队决定以奥尔夫音乐体系为指引,将2-9岁儿童作为主要服务对象。
在研发过程中,团队成员先后走访了国内10多个省份,向艺术家请教,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调研方式充分了解孩子和家长的需求。经过四代改造升级,“绘乐”App终于问世。团队首创“绘画”+“音乐”的儿童音乐启蒙新模式,用音乐描绘出一个属于孩子们的缤纷世界。
为了方便小朋友们随时随地点亮“绘画乐曲”灵感,团队针对性开发了DIY乐器、乐器描摹功能,在“绘乐”App上设计了AI交互对弹、多轨编曲等模式,建立起线上线下多人互动的演奏场景。使用界面可以投影到任何平面上,使孩子们能够和家人伙伴一起共同享受绘画与音乐完美融合所带来的乐趣。
产品的研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团队曾面对孩子们对复杂功能的否定、家长对视疲劳的担忧,以及将音乐绘制成画等技术难关。幸运的是,校区团工委提供了项目资金支持,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打通了双创基地平台资源共享,指导老师王春鹏也给予了全面深入的指导。
经过不懈努力,团队研发出以“成长、陪伴式智能体”“基于物理模型的乐器仿真”“全场景交互”为核心的三大技术,获得了5项国家发明专利和2项软件著作权。产品在苹果、OPPO、华为、百度等公司举办的顶级IT赛事中屡获一等奖,并最终夺得“挑战杯”国家金奖。
更值得一提的是,团队积极探索将中国传统乐器和乐曲融入平台,增加了10多种中国传统乐器和1000多首中国特色乐曲,邀请来自俄罗斯和孟加拉等不同国家的学生参与研发,使产品能够更好地融入不同文化。项目负责人崔明欣表示:“在绘乐的旋律中,一位俄罗斯小朋友用稚嫩的声音唱起了中国的经典儿歌《歌声与微笑》,这正是我们期待的文化交流的体现。”
未来,“绘乐”平台期待着世界各地的孩子们可以足不出户,听到来自云南的葫芦丝、内蒙古的马头琴,让音乐跨越地理界限,连接不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