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到百万元:南昌鸡山村的乡村振兴实践
从零到百万元:南昌鸡山村的乡村振兴实践
春日的南昌市经开区白水湖管理处鸡山村,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村集体筹建的商业大楼里,工人们正忙碌地进行装修施工;村头的小游园里,老人们在健身下棋,孩子们嬉笑追逐,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乡村生活画卷。
很难想象,就在几年前,鸡山村还是一个集体经济收入为零的贫困村。而如今,这里已经变成了村民们口中的产业村、宜居村。这一巨大转变的背后,是鸡山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
选优配强,激活人才新动能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鸡山村深谙此理,通过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激活乡村人才的新动能。
村党支部书记熊永飞介绍,鸡山村通过“派育结合”的方式,一方面从退伍军人、返村大学生等群体中选拔“能人”进入党组织,另一方面注重将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同时,村“两委”班子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支部会议,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充分尊重班子成员的意见,形成整体合力。
“现在,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明显提升,有了新鲜血液,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熊永飞说。
发展产业,跑出集体经济“加速度”
鸡山村集体经济的蝶变,始于一场深刻的自我革新。2019年,为支持原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整治工作,鸡山村将辖区内所有码头拆除、闲置用地终止合同,导致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
面对困境,鸡山村党组织认识到,发展集体经济是关键突破口。村“两委”班子多次召开会议,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最终决定采取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的形式,发展商业租赁。
一方面,鸡山村大力开展闲置土地整治行动,将整治后的闲置用地进行租赁,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另一方面,为完善片区15分钟便民生活圈,鸡山村分批筹建两栋配套商业大楼,总面积约14200平方米。目前,一期项目主体结构已封顶,正有序进行内外部装修施工。
经过不懈努力,2023年,鸡山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100余万元。2021年,鸡山村还获得了全市农业农村改革发展资金项目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奖补资金10万元。
美化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以前,这里长期闲置,慢慢沦为垃圾场,乱糟糟的,村民都绕着走。如今,这里经过改造后变为小游园,让我们娱乐休闲有了好去处、健身锻炼有了新场所。”鸡山村村民熊菊连对村里新建的小游园赞不绝口。
近年来,鸡山村结合村庄实际和群众意愿,积极改善人居环境。通过清理拆除存在安全隐患的残垣断壁,并对腾出来的空间进行绿化造景、美化提升,将其打造成休闲地。同时,该村积极争取资金,联合村集体资金修建村民健身文化场所,安装路灯,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
基础设施有了大改善,维护干净整洁的家园还需要大家共同参与。鸡山村创新性地推行积分制,村民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活动等获取相应标准的积分,以此激发村民共建共治的热情。
环境好了,口袋鼓了,鸡山村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选树一批乡风文明典型代表,每个月固定举行“好人宣讲”“榜样故事分享”等活动,乡风文明得到显著提升。
鸡山村的改变,是南昌经开区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南昌经开区坚持实行“一支部一方案、一问题一措施”,全面推动基层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向心力不断提升,带领群众治理乡村、鼓起钱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