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供暖,二次网水力平衡的那些事儿
冬季供暖,二次网水力平衡的那些事儿
随着冬季的到来,北方地区的供暖工作再次成为民生关注的焦点。在庞大的供暖系统中,二次网水力平衡问题直接影响着千家万户的供暖效果。二次网连接换热站和用户,由于系统复杂,常常出现水力失调现象,导致用户室温冷热不均。如何有效调节二次网水力平衡,成为了供暖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次网水力平衡问题的现状
二次网水力平衡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远端用户温度低:由于长距离传输,热量分配不均,导致远离热源的用户家中温度偏低。
单元间冷热不均:末端单元因距离原因温度低于前端单元,同一栋楼内不同单元的室温差异明显。
流量变化引发失衡:用户调节流量时,若缺乏可靠控制措施,易导致水力失调。
以青岛市为例,2024-2025年供热季,全市供热居民用户将达到331万户,供热面积将达3.71亿平方米。为保障居民温暖过冬,全市进行了供热老旧管网改造、技术改造、热线服务、能源储备等工作。即便如此,水力失调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在一些老旧小区,由于管网老化和设计缺陷,水力平衡问题更为突出。
技术解决方案
针对二次网水力平衡问题,目前主要采用粗调法和回水温度平衡法等技术手段进行调节。
粗调法
粗调法主要通过调整二次网的管径和阀门开度来实现水力平衡。具体操作包括:
管径优化:根据实际供热需求,合理选择管径,避免管径过大或过小导致的水力失调。
阀门调节:通过调节阀门开度,控制各分支管网的流量分配,确保热量均匀分配。
回水温度平衡法
回水温度平衡法是通过监测和控制回水温度来实现水力平衡。具体做法是:
安装温度传感器:在各分支管网的回水管道上安装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回水温度。
智能调控: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根据回水温度自动调节阀门开度,实现动态平衡。
实际应用案例
以青岛某老旧小区改造为例,通过采用粗调法和回水温度平衡法,成功解决了水力失调问题。
改造前:该小区共有10栋楼,200户居民,由于管网老化和设计不合理,末端单元室温比前端单元低5-8℃,用户投诉频繁。
改造措施:
- 对管网进行全面检查,更换老化管道,优化管径设计。
- 在关键节点安装智能阀门和温度传感器。
- 建立智能调控系统,实现回水温度动态控制。
改造效果:改造后,小区整体室温提高了2-3℃,各单元间温差缩小到2℃以内,用户满意度显著提升。
未来展望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未来的二次网水力平衡调控将更加精准和高效。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实现更精细的流量分配和温度控制。同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使远程监控和故障预警成为可能,进一步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次网水力平衡问题的解决,不仅关乎居民的供暖体验,更是城市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体现。通过技术创新和精细化管理,我们有望实现更加公平、高效、环保的供暖系统,让每个家庭都能享受到温暖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