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40年打造中国最大饮料帝国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40年打造中国最大饮料帝国
1987年,42岁的杭州人宗庆后踩着三轮车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谁能想到,这个看似平凡的起点,竟然孕育出了中国最大的饮料王国,创造了杭州第一个真正意义上让全国人民家喻户晓的品牌——娃哈哈。
1987年,宗庆后骑三轮车送货
创业三年,宗庆后就以一个校办工厂的身份,上演了一场杭州建国后最重要的"蛇吞象"商案——兼并华东第一食品厂,震动全国。当时的杭州市委常委还亲自在杭州日报头版上发表了评论文章,称这是深化改革的重要一步。
创业六年,宗庆后又因地制宜地创造出一种叫"联销体"的商业模式,这一创新被哈佛商学院列入中国渠道营销的案例,并沿用至今。
在61岁时,宗庆后奋起而战,为保护自己的品牌与国际巨头打官司。这场达娃案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影响最大、过程最经典的国际商战,也是中国本土企业与跨国企业正面对抗最成功的商战之一。
宗庆后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他的商业成就,更在于他所代表的杭商精神。他生活得接地气,穿布鞋,啃烧饼油条,逢人递个烟,出门不前呼后拥,生气时就骂人,他活得无比真实自在,没有因首富之名而端着、而奢靡享受。再多的财富,他始终亲切如邻家大伯。
他护犊子,但不护短。他为员工考虑房子、票子、娘子、儿子,他终身的奋斗目标之一就是思考如何共同富裕,不让一个人掉队。看到不懂事的人,他骂得凶。看到不勤奋的人,他说得狠。很多员工当面称他为老板,心底里称他为师父。因为这是一个教人做人的老板。
他很勤奋好学。从没有因为自己有了巨额财富而松懈,每天早早到公司,每天晚晚离开。常年奔走在一线,和经销商和小商贩聊天,尝各种各样的饮料,了解各种各样的新趋势。76 岁还去考基金从业证书。一生都在工作的路上。
他有脾气,犟起来拉不回。别看他平时和和气气的,触犯到他底线了,他会战斗到底,置死地而不顾。了解他的人都这么说,这个人真当是个杭铁头。
他很"独断"。在他心里,一个企业家独立的决策权高于一切。从最开始到的校办工厂,到兼并杭州罐头食品厂,到与达能合资,能不能保持独立性,始终是他的底线。宁可吃点亏,也要确保控制权。因为对于任何超级企业而言,最大的财富往往是创始人超乎寻常的商业直觉。直觉的事有时没有道理可讲。
他始终满怀家国情怀。那些民族大义在他嘴里出来时,你不会觉得假大空,因为你听得出,他是真的那样想,那样做。他始终在警醒自己不能成为资本家,而要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企业家。
杭州人之所以缅怀宗庆后,是因为他代表了整整一代杭商,代表了人们对一个年代的回忆。他的故事也是杭州的故事。四十余年,娃哈哈从一家不起眼的校办工厂变成全国饮料行业龙头。没啥资源的杭州从省会级城市的良好生,变成了进入两万亿俱乐部的优等生。这背后是杭州的主政者和一群像宗庆后这样的杭州人,几十年如一日,共同改革求变,努力创新突破的结果。
这四十多年,杭州其实没太多豪言壮语,没太多天降大财,只有一群人日复一日,孜孜不息地探求发展之路,只有一群人愿意担当后果的破冰出发,只有一群人挥汗拼搏后,闲坐闲话时敢想还敢做的勇气。杭州人宗庆后,代表了一群杭州人的努力与追求。这是最最实在的杭商精神。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