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可可脂巧克力,你真的了解它吗?
代可可脂巧克力,你真的了解它吗?
近日,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在选购巧克力时要注意区分“代可可脂巧克力”和“巧克力”。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巧克力、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其制品》(GB 9678.2-2014),当产品中代可可脂添加量超过5%(按原始配料计算)时,应命名为“代可可脂巧克力”。这一细节提醒消费者在选购巧克力时要格外留心,避免被误导。
那么,什么是代可可脂?它和可可脂有什么区别?选购时需要注意什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代可可脂与可可脂的区别
可可脂是从可可豆中提取的天然脂肪,经过发酵、烘焙和碾碎等工艺处理后分离出来。它主要由油酸、硬脂酸和棕榈酸等脂肪酸组成,熔点接近人体体温(34-38°C),因此能在口中迅速融化,带来丝滑的口感。可可脂是制作高质量巧克力的重要原料,赋予巧克力独特的质地和风味。
但是可可豆的产量受限于特定的生长环境。可可树主要生长在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对气候和土壤条件要求严格,适合种植的区域非常有限,其次可可豆的种植和收获过程劳动密集,依赖人工进行。种植、采摘、发酵和烘焙等环节都需要大量人力,这进一步增加了成本。这也就导致可可脂巧克力的成本较高,同时可可脂不仅用于制作巧克力,还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医药和食品等行业。这些领域对高质量可可脂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其价格上涨。综合以上原因,可可脂的生产成本较高,供应相对稀缺,市场需求旺盛,这也就导致了代可可脂的出现。
那究竟什么是代可可脂?代可可脂是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从植物油中提取的脂肪,常见的原料有棕榈油、椰子油等。通常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熔点较高(约40°C以上)。代可可脂成本较低,口感和质地略逊于可可脂,融化速度较慢,可能带来油腻感。
可可脂和代可可脂有哪些差别?
加工工艺:制作真正的可可脂巧克力必须要精确的温度控制,以确保巧克力在成型和结晶过程中达到最佳的口感和质地。这个过程称为调温(tempering),需要在特定温度范围内冷却和加热巧克力,使其晶体结构稳定,表面光滑且有光泽。因此,需要经验丰富的巧克力制作师和先进的设备。而代可可脂巧克力由于代可可脂的物理特性,制作过程相对简单,不需要精确的温度控制,适合大规模生产。
成本:可可脂巧克力制作过程复杂,设备和技术要求高,人工成本较大,一般定位于高端市场,售价较高。代可可脂巧克力生产工艺简化,设备和技术要求较低,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人工成本较低,通常定位于中低端市场,售价较低。
口感:可可脂巧克力口感只能用高级来形容!细腻并能在口中迅速融化,带来丝滑的口感,可可脂能很好地携带可可豆的风味,使巧克力具有丰富的层次和香气;表面光滑有光泽,断面细腻,不易发白。而代可可脂巧克力表面光泽和质地不如真正的可可脂巧克力,容易发白,在口中融化速度慢,可能带来油腻感,同时巧克力的层次和香气明显欠缺。
营养价值:可可脂巧克力较代可可脂巧克力含有更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具有一定的健康益处。某些特别廉价代可可脂可能经过部分氢化处理,产生反式脂肪酸,从而对健康不利。
代可可脂巧克力一定不能吃吗?其实不然,代可可脂巧克力并不一定会损害健康,但长期大量食用可能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高饱和脂肪酸:代可可脂通常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研究表明,高饱和脂肪酸摄入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相关。因此,长期大量食用含有代可可脂的巧克力,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反式脂肪酸:一些代可可脂在制造过程中可能经过部分氢化处理,产生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已被证实对心血管健康有害,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因此,含有反式脂肪酸的代可可脂巧克力更不利于健康。
缺乏抗氧化物质:代可可脂巧克力缺乏可可脂巧克力中的多酚类抗氧化物质。抗氧化物质有助于中和体内自由基,保护心血管健康和降低炎症反应。缺乏这些有益成分的巧克力在营养价值上较为逊色。
尽管如此,适量食用代可可脂巧克力不会对健康造成明显的危害。那我们消费者如何进行选择?
控制摄入量:少量食用代可可脂巧克力,不要过量。
均衡饮食:多摄入水果、蔬菜、全谷物和其他健康食品,以抵消可能的不利影响。
选择高质量产品:在可能的情况下,选择标有“零反式脂肪”的代可可脂巧克力,并注意成分表,避免含有大量饱和脂肪和氢化油的产品。
如何选购代可可脂巧克力
选购巧克力时,可以通过查看食品标签来辨别是否含有代可可脂:
产品名称:如果产品名称中含有“代可可脂巧克力”,则表明该产品中代可可脂的添加量超过5%。
配料表:无论添加量多少,代可可脂均需在配料表中按加入量的递减顺序列出。如果配料表中出现“代可可脂”字样,说明该产品含有代可可脂。
营养成分表:查看营养成分表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选择“零反式脂肪”的产品更为健康。
专家建议,选择可可含量70%以上的黑巧克力,因为可可含量越高,通常意味着糖分越少,且含有更多的类黄酮等抗氧化物质。此外,巧克力的颜色也是一个参考指标,颜色越深,所含的类黄酮通常越多。
食用注意事项
虽然巧克力美味诱人,但食用时仍需留意以下几点:
适量食用:巧克力属于高热量食品,过量食用容易导致体重增加。建议每次食用量控制在30克左右。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 未满8岁幼童:容易因吃糖产生糖瘾,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 哺乳期女性:巧克力中的咖啡因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
- 糖尿病患者:只能食用不含糖的黑巧克力。
- 心脏病患者:巧克力中的钾含量较高,过量食用可能导致心悸。
- 肾脏病患者:需限制磷、钾的摄入,不建议食用巧克力。
保存方法:巧克力的最佳保存温度为15-18°C,应避免温度剧烈变化。如果巧克力表面出现白色物质,那是可可脂析出,可能会影响口感。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我们可以在享受巧克力美味的同时,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记住,明智的消费者总是从阅读食品标签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