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天然气价格飙升70%,家庭取暖都困难,俄罗斯“断供”为主因
荷兰天然气价格飙升70%,家庭取暖都困难,俄罗斯“断供”为主因
2025年1月,荷兰天然气价格飙升70%,家庭取暖成本翻倍。这场能源危机的根源是俄罗斯停止向欧洲国家供应天然气。荷兰的天然气储存率仅达60%,远低于确保冬季需求所需的90%。虽然荷兰积极扩建液化天然气接收设施,但接收能力仅能满足全国天然气需求的四分之一。受天然气价格飙升影响,荷兰家庭能源账单几乎翻倍,民众生活压力增大。
2025年1月,荷兰的天然气价格飙升了70%,家庭取暖的成本几乎翻倍。作为欧洲能源市场的重中之重,荷兰的这一能源危机不仅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也给整个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
而这一切的根源,正是俄罗斯的天然气“断供”政策。俄罗斯停止向荷兰以及其他欧洲国家提供天然气,这一举措直接推高了荷兰的天然气价格,让居民在寒冷的冬季面临严重的取暖难题。
天然气价格的飙升,是否仅仅是俄罗斯“断供”的问题?它背后更深层次的能源供应链危机,正在迫使荷兰和整个欧洲重新审视能源安全。
俄罗斯“断供”导致的能源危机
2025年初,荷兰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天然气价格从2024年年初的每兆瓦时30欧元,飙升至50欧元,涨幅达到70%。
这一波涨幅几乎打破了荷兰历史上的纪录,并迅速传导至其他欧洲国家。荷兰政府和能源公司明确表示,俄罗斯天然气的供应中断是价格暴涨的主因之一。
自2025年1月1日起,俄罗斯停止了向欧洲国家的天然气供应,荷兰作为受影响的主要国家之一,面临着严重的能源短缺问题。
这一切都源自俄乌冲突以及俄罗斯在能源上的政治博弈。尽管欧洲各国在战争初期已开始减缓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但突如其来的“断供”使得局势更加恶化。
除了俄罗斯的供应中断,荷兰的天然气储存设施也面临着空前的挑战。荷兰的天然气储存率在2025年初不到60%,远低于确保冬季需求所需的90%。欧洲整体的天然气储存设施也未达到75%的安全标准。
这导致了全球天然气市场供应的不平衡,进一步推高了天然气的市场价格。液化天然气(LNG)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空缺,但运输时间长、需求巨大的瓶颈让LNG供应紧张,无法完全替代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
液化天然气短缺与储备问题
荷兰在过去几年积极扩建液化天然气接收设施,旨在减少对俄罗斯管道气的依赖。然而,尽管在荷兰的鹿特丹港等地,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数量有所增加,但由于全球液化天然气的供应链紧张,荷兰接收能力始终无法满足国内的全部需求。据了解,荷兰的液化天然气接收能力仅能满足全国天然气需求的四分之一。
随着全球液化天然气的供应缺口扩大,荷兰不得不与周边的德国、法国等邻国争夺有限的能源资源。这直接导致了能源价格的进一步上涨。由于液化天然气的供应链尚未成熟,运输和转化的难度较大,荷兰天然气价格飙升的背后,既有俄罗斯“断供”的直接影响,也有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供需不平衡的深层原因。
在全球范围内,液化天然气的运输和分配网络缺乏足够的灵活性,特别是在应对冬季用气高峰时,市场的调节能力显得捉襟见肘。尽管荷兰与德国、法国等国家的能源公司通过跨国合作,争取到了一部分液化天然气,但仍然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普通民众的生活压力:能源账单翻倍
随着天然气价格的暴涨,荷兰的普通民众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活压力。2025年初,荷兰家庭的能源账单几乎翻倍。
以一位住在鹿特丹的中学老师为例,去年他的家庭每月的能源费用大约是150欧元,而今年已经接近300欧元。在寒冷的冬季,取暖成为了家庭开支中的最大负担。
为了应对不断上涨的能源费用,许多荷兰家庭不得不精打细算,减少取暖和热水的使用,甚至取消了外出就餐和娱乐活动。
这一切让家庭预算更加紧张,不少人不得不削减储蓄计划,甚至将一些日常生活的基本开支推迟。
荷兰消费者协会的数据显示,随着能源费用的飙升,超市里的食品价格也随之上涨,尤其是冷冻食品和加工食品的价格飙升。
电费、食品价格的上升,直接影响到了普通家庭的生活质量。荷兰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居民在面对这些成本风暴时,不仅需要更加精打细算,也需要政府出台应对政策来缓解民众的生活压力。
荷兰的能源危机为欧洲能源市场敲响了警钟,俄罗斯的“断供”不仅仅是荷兰的挑战,更是整个欧洲在未来能源供应上的巨大考验。
随着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的不平衡和供应链的瓶颈,荷兰和其他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国家将不得不寻找新的能源安全保障。
未来,欧洲是否能够独立于俄罗斯的能源供应,探索新的能源合作模式,将是全球能源格局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参考资料:
- 光明网《俄乌“断气”,难过了谁?》
- 北京日报《荷兰天然气价格飙升,专家:俄罗斯“断供”为主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