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孙慧:用爱与专业破解未成年人犯罪之谜
心理咨询师孙慧:用爱与专业破解未成年人犯罪之谜
2024年3月10日,河北邯郸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命案:三名初中生将同学杀害,并将尸体藏匿于废弃蔬菜大棚内。这起案件的残忍程度令人发指,引发了社会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在一片“严惩恶童”的呼声中,心理咨询师孙慧及其团队却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径。自2018年起,孙慧带领西宁心理健康研究会的团队,走进青海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干预和帮教工作。截至目前,他们已累计服务超过520人次。
从“冰山理论”到心理干预
孙慧认为,面对涉罪未成年人,社会往往只看到了“冰山上”的问题,却忽视了隐藏在水面之下的深层原因。她强调,心理咨询的核心在于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而非简单地评判对错。
在孙慧看来,这些所谓的“问题孩子”内心深处更多是善,而非恶。她指出:“我们看到恶,常常是因为没有提早对他们进行合适的干预,导致那些内心的伤痛只能通过行为一次又一次表现出来。”
从沉默到信任:个案辅导的突破
孙慧的第一个服务对象是一个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在检察院的心理疏导室里,面对检察官的询问,这个孩子如同一只陷入黑暗的风筝,沉默不语。孙慧通过分享他奶奶的情况,成功打开了孩子的心扉。随着咨询的推进,孩子开始主动讲述自己的故事,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之光。
系统化的帮教模式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孙慧团队建立了一套系统的帮教模式,涵盖接案、入监评估、再社会化帮教、出监评估、追踪回访等多个环节。
- 建立动态档案:通过家庭和个体心理测评,从家庭困境和个人困境两个维度展开风险评估。
- 个性化干预:开展一对一心理咨询,帮助未成年人澄清内在人格动力,逐步建立完善的人格。
- 团体辅导:通过焦点解决小组和支持性辅导团体等形式,促进人际互动,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 家庭辅导:针对涉罪未成年人家庭普遍存在的“养而不教”问题,提供子女教育和家庭关系辅导。
“养猪困局”的破解之道
在少年司法体系中,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犯罪者往往只能被“一放了之”,这被称为“养猪困局”。但孙慧团队的工作证明,通过“临界预防”干预,未成年人的再犯率可以显著降低。
案例:从绝望到新生
晓华(化名)的故事是孙慧团队工作的生动写照。15岁的晓华因过失致人死亡而被捕——她在精神错乱中无意间导致自己的婴儿窒息死亡。面对沉重的自责和压力,晓华曾多次试图自杀。
在孙慧的引导下,晓华逐渐敞开心扉,分享了自己骄傲的经历。通过三年的持续辅导,晓华不仅走出了心理阴影,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最终重返校园,成为班长并获得多项荣誉。
结语:从“问题”到“人”
孙慧的工作揭示了一个重要真理:每个涉罪未成年人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成长故事和心理创伤。通过专业的心理干预和系统的帮教工作,这些孩子完全有可能重新找到人生的方向。
正如孙慧所说:“先把未成年犯看成一个人,再去看到他背后的‘问题’。当我们可以尊重他们的时候,他们就能放松下来,关系也就可以开始建立。”
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孙慧及其团队的工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除了法律的惩戒,我们更需要关注这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爱和专业为他们点亮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