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明确“全面禁燃”不合法,多地调整春节烟花政策
全国人大常委会明确“全面禁燃”不合法,多地调整春节烟花政策
2023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一纸报告,让“全面禁燃烟花爆竹”这一持续多年的争议话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报告明确指出,“全面禁燃烟花爆竹”不合法,但地方政府可以在燃放的区域、时间、种类上作出限制性规定。这一表态,为2025年春节各地调整鞭炮燃放政策奠定了基调。
柳州:除禁放区外均可燃放
广西柳州率先响应,宣布2025年春节除禁止燃放区域外,其他地方均可燃放烟花爆竹。这一政策调整充分体现了对传统习俗的尊重,同时也兼顾了安全和环保的考量。柳州市生态环境局提醒市民,如有燃放需求,应前往禁放范围外的区域,并注意燃放安全。
郑州:限定时间和区域,鼓励安全燃放
河南郑州则采取了更为细致的管理措施。根据郑州市发布的《关于2025年春节期间烟花爆竹限放实施方案的通知》,春节期间允许在特定区域和时间段内燃放烟花爆竹,但不鼓励在小区内燃放。具体来说,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期间,每天7:00至23:00(除夕全天)为允许燃放时段。同时,郑州还明确规定不得在居民住宅楼楼道、阳台、窗台、楼顶燃放或向外抛掷烟花爆竹,确需在小区内燃放的,必须在空旷区域划定安全燃放点,并由街道办事处统筹,社区、物业等单位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鞍山:设置集中燃放点,科学规划安全区域
辽宁省鞍山市的政策则更具创新性。鞍山市不仅明确了春节期间的燃放时间(农历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还在城区禁放区域内设立了8个集中燃放点,包括铁东区的站前广场、人民公园等。这种做法既满足了市民燃放烟花爆竹的需求,又有效控制了安全风险。鞍山市应急管理局危化科科长郝艳国表示,集中燃放点的设置充分考虑了远离小区、交通畅通、环境影响最小化等因素,同时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燃放区、人员等待区、观赏区的划分,以及环保、消防等部门的联动机制。
“禁改限”背后的考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常纪文指出,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治理成效的显现,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对年度空气质量的影响已显著降低。他强调,地方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与民众文化需求的平衡。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力也表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表态释放了重要信号,即在保障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适度放宽燃放限制是符合法律精神的。
结语
2025年春节,柳州、郑州、鞍山等地的鞭炮燃放新规,体现了各地在环保与传统习俗之间寻求平衡的努力。这些新规不仅回应了民众对传统文化的期待,也为城市管理者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思路。随着各地政策的逐步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春节将更加安全、环保,同时也充满传统节日的喜庆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