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鹤峰南村:古茶道、满堂音里的乡村振兴之路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20:4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鹤峰南村:古茶道、满堂音里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鹤峰县五里乡的群山深处,南渡江畔,藏着一个充满魅力的村庄——南村村。这里不仅有着18.23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更承载着近700年的历史沧桑。南村村距集镇10公里,距县城55公里,341省道贯村而过,辖8个村民小组,265户、822人。这个看似普通的村庄,却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典范。

01

历史底蕴:土司文化的活化石

南村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10年以前,当时麻寮土司在此设府建衙,始称南府。元至大三年(1310年),容美土司田氏攻占此地,将其作为南府行宫。南府曾是交通要道和商业文化中心,见证了土司制度的兴衰。近代,南村村还经历了“南村惨案”的历史浩劫,村民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为新中国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南村村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满堂音,这门传承了300多年、被誉为“艺术孤品”的戏曲,就起源于此。满堂音剧团不仅在周边村寨演出,还多次参加省、州、县的文化展演活动,成为南村村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此外,南村村还保留着众多历史遗迹。燕喜洞是天然石灰岩溶洞,面积达2000平方米,洞内景观奇特,岔洞数十。清代文人顾彩曾在此留下诗句:“谁凿青山腹内空,下临幽邃上穹窿。悬缒直入深无底,秉烛潜行路忽通。千古未曾分昼夜,万家皆可避兵戎。祖龙一炬当时烈,恨不藏书此山中。”

02

自然风光:生态优良的世外桃源

南村村的自然风光令人陶醉。麻王寨石壁像屏障一样矗立在村后,山上怪石嶙峋、形象各异,静静守护着这片土地。自山顶俯瞰,豁然开朗、心旷神怡,俯看村舍畦田,炊烟袅袅,千年红豆杉静然而立,流水潺潺跃动于山涧,静谧、安详之感油然而生。

燕喜洞内,曲径通幽,景观奇特,岔洞数十,属天然石灰岩溶洞。燕喜洞又称僧庙洞,洞口面南偏西,面积约2000平方米,麻寮土司曾在此洞内构筑军事设施。容美土司攻占南府后,将此洞多次修缮。清代著名文人顾彩于此洞曾留下诗句:“谁凿青山腹内空,下临幽邃上穹窿。悬缒直入深无底,秉烛潜行路忽通。千古未曾分昼夜,万家皆可避兵戎。祖龙一炬当时烈,恨不藏书此山中。”

清代著名文人顾彩游历容美时认为容美土司就是“古桃源”,这第一印象就源于南村。他在这里住了10天,写下了“虎不伤人堪作友,猿能解语代呼童”的名句,并有“南府多桃花,为他处所罕见”的记载。为重现“鸡犬相闻”的桃花源,通过几年努力,南村春季有了桃花、梨花、油菜花,夏季有了月季花、石榴花、向日葵,秋季有了桂花、菊花、紫薇花,冬季有了梅花,为建设四季都有鲜花盛开的悠闲旅游名村打下了基础。

03

旅游发展:文化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南村村充分利用其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大力发展旅游业。2019年,南村村被列为万里茶道申遗名录的重要遗产点,其境内的古茶园、古水井、古渡口、古驿站、古茶庄、古碑刻、古桥梁、古茶道等重要遗迹,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景点。

南村村古茶道总长约3公里,沿途分布着余家桥、二房桥等8座古桥,大木坪红茶号、龚家茶号等4处茶号,以及多处驿站和古茶园。这里的古茶树树龄悠久,很多都是几百上千年的老树。为了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古茶园,南村村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对古茶树的保护,采取了挂牌管理、修剪、施肥、防病虫害等措施。同时,南村村还组织技术人员加强对茶农的培训指导,强化茶农对古茶园的管护意识。

南村村还建成了“宜红之源·万里茶道鹤峰段茶文化陈列馆”,对外展示了南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后期还计划创建“满堂音戏班”、设置制茶技艺传习所及非遗项目体验馆,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增强了村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04

乡村振兴: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南村村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科学规划,南村村形成了以游客中心为“点”的旅游接待服务区,以骡马古道为“线”的古道文化游玩区,以村内农田为“带”的乡间休闲娱乐区,以南府遗址为“圈”的民俗宗教文化区,以农户为“面”的农耕文化体验区的发展图景。

南村村还注重村民的参与和受益。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村民不仅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还可以在旅游服务中获得就业机会。此外,南村村还积极争取政府扶持,引入企业合作,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南村村的成功实践证明,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完全可以实现农村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南村村不仅保护了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还通过发展旅游业和特色农业,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