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文掌握吸痰操作并发症防治要点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39:5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文掌握吸痰操作并发症防治要点

2010年,一位老年男性患者因“反复咳嗽发热1月余,再发8小时”入院治疗。在转入ICU后,因护士吸痰操作不当导致患者误吸,最终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这一案例不仅揭示了吸痰操作潜在的风险,也凸显了规范操作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01

吸痰操作概述

吸痰操作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技术之一,主要用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然而,这一看似简单的操作却可能带来多种并发症,包括低氧血症、呼吸道黏膜损伤、感染和心律失常等。因此,了解这些并发症的原因、临床表现以及预防和处理方法,对于提高患者安全性和舒适度至关重要。

02

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与处理

低氧血症

低氧血症是吸痰操作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临床表现根据缺氧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初期可能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脉搏加强、脉率加快、血压升高、肢体协调差等;随着缺氧加重,患者可能出现疲劳、精细动作失调、注意力减退、反应迟钝、思维紊乱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头痛、紫绀、全身发热、意识丧失、心跳减弱、血压下降、呼吸停止等危及生命的症状。

预防措施

  • 选择合适的吸痰管
  • 吸痰过程中若患者有咳嗽应暂停操作
  • 吸痰不宜过深,插入吸痰管至遇到阻力后上提1-2cm
  • 吸痰前后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
  • 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脱离呼吸机时间不宜超过15秒
  • 及时按需吸痰
  •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应急处理

  • 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和血氧饱和度
  • 发生低氧血症时立即停止操作,并加大吸氧流量或给予面罩加压吸氧
  • 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对症处理
  • 观察并记录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呼吸道黏膜损伤

呼吸道黏膜损伤是吸痰操作中较为常见的机械性损伤。主要表现为吸痰后患者出现血性分泌物、痰中带血或咯血,严重时可出现黏膜撕裂、出血,甚至气道穿孔。

预防措施

  • 选择合适的吸痰管
  • 严格掌握吸痰管插入深度及吸痰时间
  • 调节合适的负压
  • 对不配合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 口护时注意观察患者口腔黏膜和牙齿情况

应急处理

  • 发生黏膜损伤时,可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等抗生素进行雾化吸入
  • 鼻黏膜损伤者,可外涂四环素软膏
  • 如出血量多,应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并及时清理出血,严防窒息

感染

吸痰操作可能导致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当操作不规范或无菌技术执行不到位时。感染的表现包括发热、咳嗽、咳痰、肺部湿啰音等。

预防措施

  •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 每次吸痰后更换新的吸痰管
  • 吸痰时采用旋转向上提拉的方式
  • 对于痰液粘稠的患者,可遵医嘱进行雾化治疗

应急处理

  • 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及感染症状
  •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和环境整洁
  • 加强对症护理,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
  • 观察并记录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吸痰操作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可能由低氧血症、迷走神经反射等因素引起。临床表现包括心悸、胸闷、头晕、晕厥等,严重时可导致心跳骤停。

预防措施

  • 预防缺氧
  • 发现心律失常立即停止吸引并给予吸氧
  • 准备好急救设备和药物

应急处理

  • 立即停止操作,报告医生
  • 取舒适卧位,增加吸氧流量
  • 给予心电监护,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 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
  • 一旦发生心跳骤停,立即实施胸外心脏按压
03

规范操作与风险管理

规范的吸痰操作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根据贵州省地方标准《成人吸痰护理管理基本规范》,吸痰操作应由执业注册护士执行,并建立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操作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流程管理、风险管理等。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以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04

知情同意与医患沟通

吸痰操作虽然是基础护理操作,但存在一定风险。因此,知情同意和充分的医患沟通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吸痰操作的目的、过程、可能的风险及预防措施,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操作的安全性,还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综上所述,吸痰操作虽然常见,但其潜在的并发症不容忽视。通过规范操作、加强风险管理以及充分的医患沟通,可以有效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