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两大鼓乐流派:一个走遍世界,一个玩转抖音
山西两大鼓乐流派:一个走遍世界,一个玩转抖音
“咚咚锵,咚咚锵……”在山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锣鼓声已经回响了数千年。从先秦时期的祭祀仪式,到唐代的军中战鼓,再到现代的庆典表演,山西锣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三晋大地上的文化名片。
千年传承,鼓声不息
山西锣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据记载,早在公元前620年,李世民在汾河畔唐王堡屯兵时,军中就有鼓乐。而绛州鼓乐的形成,更是与初唐时期的《亲王破阵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过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山西锣鼓不仅保留了原始的野性和力量,更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绛州鼓乐:从乡野到世界
在山西众多锣鼓流派中,绛州鼓乐无疑是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它起源于唐代,经过37年的现代发展历程,足迹遍及全国,鼓声传及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国之瑰宝”。
绛州鼓乐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气势磅礴的演奏,更在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据考证,绛州鼓乐最早可追溯到初唐时期,李世民在汾河畔唐王堡屯兵时,军中就有鼓乐。绛州出土的许多文物都表明鼓乐在唐宋就十分流行。绛州鼓乐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种类繁多,光流传于民间的鼓乐曲调就有百余曲,每年春节都要进行花鼓、鼓车、鼓乐大赛。
1980年,时任新绛县文化馆馆长的王秦安立志要把散落在民间的鼓乐曲谱挖掘、收集、整理出来。他沉在农村,同民间艺人切磋,交朋友,用了整整4年时间,整理出《秦王点兵》《老鼠娶亲》《牛斗虎》《厦坡滚核桃》等30多个鼓乐曲调。之后,王秦安又组织起一支农民鼓乐队,这些鼓手来自新绛县各乡镇,一有赛事他们就集中训练,往往每人每天坚持训练15个小时,敲鼓点15万次到20万次,木质坚硬的鼓槌,在30天的排练中竟打断400多根。就是靠着这种“干打垒”精神,他们从县里打到地区,从地区打到省城。
1988年,北京举办全国民族管弦乐展播“龙乐音乐周”,在开幕式上,绛州鼓乐大展风采,中央电视台实况转播,绛州鼓乐一夜成名,好评为潮。音乐大师李焕之在闭幕会上特意点到绛州鼓乐:“特别鼓舞人心的‘绛州鼓乐’搬上了首都人民大会堂的舞台,它那宏大壮观、气吞山河的气势,实在令人赞美不已。”同年,笔者写的《绛州鼓乐震京华》一文,在《人民日报》发表。
1992年全国民族民间音乐舞蹈大赛,绛州鼓乐团演奏的《秦王点兵》技压群芳,以9.88的最高分荣膺榜首,夺得大奖。
1995年9月,绛州鼓乐团第一次应邀出访,参加在丹麦奥尔胡斯市举办的首届“在东方”节日周,成为当地的一大新闻。绛州鼓乐团在丹麦停留5天,演出了5场,数万观众观看,每次演出结束,整个大厅掌声如雷,演员谢幕多达6次,连返4场,观众还是不肯离去。奥尔胡斯市市长在举办的招待会上说:“奥尔胡斯音乐厅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座无虚席;从来没有过这样全场起立长时间鼓掌;从来没有过这样连鼓掌带跺脚。”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在观看了节目后,特意接见了绛州鼓乐团。
一鼓激起千重浪,之后非洲、东南亚等地多次邀请绛州鼓乐团出访演出。2005年香港迪斯尼乐园开幕,绛州鼓乐团作为大陆的艺术团体参加演出。2006年11月,鼓乐团受日本邀请,在几大城市演出11场,场场爆满。同年12月,鼓乐团又受澳门特区邀请,参加澳门回归七周年纪念演出。这是这支绛州鼓乐团继参加第6届澳门艺术节、第十六届澳门国际艺术节和市政局举办的迎春活动之后,第4次赴澳演出。
绛州鼓乐团在国内外打了几千场,但毕竟是一个业余文艺团体,有演出任务,演员们就组织起来,打点行装就出发;没有演出任务,演员们就回家耕作。如何使这一业余团体走上专业化道路。他们经过深思熟虑定下了打鼓、做鼓、卖鼓、演出、挣钱的思路,使绛州鼓乐这一国家非遗文化,得以长期保存发展起来。
威风锣鼓:天下第一鼓的传奇
如果说绛州鼓乐是山西锣鼓的优雅代表,那么威风锣鼓则是其力量与激情的化身。威风锣鼓,又称晋南威风锣鼓,已有4000余年历史,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素有“天下第一鼓”的美誉。
威风锣鼓的特点在于其威风凛凛、大气磅礴的演奏风格。鼓手们身挂大鼓,跨开马步,齐齐挥动胳膊,深沉浑厚的鼓点响彻云霄。2024年春节期间,临汾市泊庄村的一场“村晚”上,19名民间锣鼓老艺人还原了一曲传统威风锣鼓《乱撕麻》。他们中最年长者已有77岁,但挥起鼓槌时依旧气势不减,展现了威风锣鼓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近年来,威风锣鼓的传承也面临着挑战。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项传统文化,晋南威风锣鼓非遗传承人张勇开始尝试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他不仅在抖音上开设了直播间,还创新性地将传统锣鼓与现代元素结合,创作了“簸箕节奏”等新颖的表演形式。如今,张勇的直播间已经成为推广威风锣鼓的重要阵地,最多时一场直播能吸引60多万人观看。
创新传承,鼓声永续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山西锣鼓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传统文化的复兴为锣鼓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另一方面,如何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和参与,成为传承者们思考的重要课题。
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对锣鼓艺术产生兴趣。在临汾市,锣鼓主播张勇通过直播等方式,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了威风锣鼓,还带动了许多年轻人加入到学习和传承的行列中。在绛州鼓乐团,新一代的鼓手们正在接过前辈的鼓槌,继续书写着山西锣鼓的辉煌篇章。
山西锣鼓,这门承载着数千年历史的艺术,正以创新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它不仅是山西人民文化自信的体现,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的鼓声中,我们听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听到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