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模式,真的能保命?
飞行模式,真的能保命?
2024年12月25日,一架从阿塞拜疆巴库飞往俄罗斯格罗兹尼的客机在哈萨克斯坦阿克套市不幸坠毁,导致38人丧生。初步调查结果显示,飞机在坠毁前的最后几分钟内遭遇了强烈的GPS干扰。这一悲剧性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航空安全的关注,特别是手机信号对飞机导航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
飞行模式的科学原理
飞行模式,也被称为航空模式或飞航模式,是一种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实现的功能。当开启飞行模式时,手机将切断所有无线通信信号,包括移动网络、Wi-Fi、蓝牙等。这意味着手机将无法接收或发送电话、短信、数据等任何形式的通信信息。飞行模式的主要功能在于提供一个无干扰的环境,使手机能够专注于其他非通信功能,如拍照、播放音乐、运行应用程序等。同时,飞行模式还可以帮助节省手机的电量,因为在没有通信信号的情况下,手机不需要持续搜索和维持网络连接。
历史案例:手机信号引发的飞行故障
1991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认为飞机上使用手机的影响范围比地面手机的影响范围大,机上使用手机的信号会被地面许多基站收到,对地面网络造成干扰,明确了机上手机禁令。
1999年一份报告指出,有一部DVD机使一架波音727的航向偏移了30度。FAA和EASA接到报告后,把手机也列入怀疑范围。在未查明原因前,航空公司纷纷采取相对保守的措施。所以在国外很长一段时间内,也都是要求“关闭手机”的。
2001年,美国NASA公布了1986年到1999年航空安全记录数据,表明从1986年到1999年,共有86起故障是由于乘客在飞机上使用了电子设备,其中超过四分之一是由手机引发的故障。
2003年英国发表的类似研究报告也表明,从1996年到2002年,乘客使用手机导致了35起飞行故障,英国航空管理当局认为,2003年到2005年,有高达10起飞行故障与手机的使用有关。
手机引发的飞行故障五花八门,有的造成导航系统包括GPS定位和滑翔姿态指示器出现错误,有的对控制系统包括自动驾驶仪造成干扰,还有的造成报警系统失灵,例如行李舱烟雾警报器会莫名其妙地关闭,更有甚者,飞行员甚至可以听到乘客与地面的通话,这直接导致了飞行员与飞机控制中心之间的通讯中断,影响正常飞行。
现代飞机的抗干扰能力
尽管现代飞机的设计已经能够较好地抵抗来自电子设备的干扰,但飞行模式仍然是必要的预防措施。这是因为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期间,若受到电子设备的干扰,可能会影响导航与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此外,手机信号可能对飞机的自动驾驶系统、无线电高度表等关键设备产生干扰,从而增加飞行风险。
航空公司规定与执行
根据国际民航组织(ICAO)及各国的航空监管机构的相关法规,乘客在飞机起飞及降落阶段必须将手机调至飞行模式。这是因为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期间,若受到电子设备的干扰,可能会影响导航与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一般来说,在飞机达到一定的安全飞行高度(通常为约10,000英尺,即3,048米)之后,机组人员会通知乘客可以打开手机并使用飞行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具体的高度和时间可能因航空公司及航线的不同而异。
飞行模式作为手机的一项重要设置,可在不关闭手机的情况下禁用所有无线通信功能。当启用飞行模式后,手机将无法发送或接收电话、短信及数据,从而减少对飞机导航系统的潜在干扰。此外,飞行模式还可避免因漫游等产生不必要的费用。尽管不能通过手机上网,乘客依然可以使用手机的其他功能,如查看已下载的文件、阅读电子书或玩离线游戏。现在,许多航空公司也开始提供机上Wi-Fi服务,乘客可以在飞行模式下通过Wi-Fi进行互联网连接。
虽然大部分航空公司都遵循类似的手机使用规定,但在具体实施上却存在差异。有些航空公司允许乘客在飞机达到10,000英尺时即可打开手机,但另一些公司则要求乘客在整个飞行过程中保持飞行模式,直到降落准备阶段。此外,一些航空公司逐渐开放允许乘客在飞行期间使用机上Wi-Fi,以满足乘客对互联网的需求。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航空公司对电子设备使用的政策也在逐步演化。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开始提供机上Wi-Fi服务,这使得乘客在飞行途中能便捷地与外界保持联系。这种趋势不仅提升了旅行的舒适度,也打开了更多与乘客互动的可能性。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可能会出现更多允许乘客在飞行中使用手机功能的新政策,但任何变更都必须在安全评估的前提下进行。
总之,飞行模式在航空安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现代飞机的抗干扰能力已经显著提升,但在起飞和降落等关键阶段,飞行模式仍然是确保飞行安全的重要措施。乘客应当严格遵守航空公司的规定,将手机调至飞行模式,以降低潜在风险,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