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机电案敲警钟:六大措施筑牢企业内控防线
金龙机电案敲警钟:六大措施筑牢企业内控防线
2024年11月22日晚间,金龙机电(300032)发布公告称,公司自查发现一名2023年已离职的人员,在其任职期间存在职务侵占嫌疑,公司已于2024年10月12日向东莞市公安局报案。11月21日,公司收到警方出具的《立案告知书》,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了企业内部控制的警钟,暴露出企业在防范职务侵占方面存在的漏洞。
职务侵占的常见手法
职务侵占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七十六条,职务侵占罪的入罪金额为3万元以上。具体而言,数额较大(3万至100万)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100万以上)则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实践中,职务侵占行为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直接侵占和骗取财物。直接侵占包括侵吞、倒卖公司财物等,而骗取财物则涉及虚构交易、虚开发票等手段。例如,企业高管可能利用审批权挪用资金,财务人员可能通过伪造票据报销个人支出,销售人员则可能通过虚报业绩侵占公司交易机会。
企业内控体系的构建
面对职务侵占的风险,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从制度、流程和技术层面构建防线。具体而言,企业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制度建设:制定明确的反腐败政策和利益冲突规定,要求员工申报可能影响履职的内部和外部利益冲突。同时,细化纪律处分规定,明确违反规定的后果和责任。
流程控制:在关键业务环节如财务管理、货物流转和合同签订等方面,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确保各个环节由有权限的人员独立审批,并妥善保存相关记录。特别是在报销管理方面,应严格审核报销申请材料,定期检查发票的真实性。
系统与权限管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内部控制,限制员工访问敏感信息的权限。例如,可以建立独立的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禁止员工使用私人设备处理公司业务,减少信息泄露的风险。
审计与监督:定期进行财务审计和库存盘点,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审计工作应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或内部审计部门执行,确保其客观性和专业性。此外,企业还可以建立内部巡查制度,定期检查各部门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
举报机制:建立匿名举报渠道,鼓励员工发现和报告可疑行为。企业应保护举报人的隐私和安全,对举报内容进行认真调查,并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奖励。
培训与教育:定期开展反腐败和合规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培训内容应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公司政策以及具体案例分析,帮助员工理解违规行为的严重性。
具体防范措施和建议
结合实际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具体的防范措施:
加强供应商管理:对供应商进行全面的背景调查,明确入库审核流程。定期评估供应商的资质、价格和人员变动,必要时进行现场审计。
完善合同管理:所有重要交易都应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同签订前应经过法务部门的审核,避免出现模糊或有漏洞的条款。
强化资金管控:严格执行资金审批制度,大额资金支出需经过多级审批。定期核对银行对账单,及时发现异常交易。
信息技术应用: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异常交易预警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潜在的违规行为,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准确性。
文化建设:培育廉洁的企业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层管理人员应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公司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结语
金龙机电案再次提醒我们,职务侵占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可以有效预防和发现此类行为,保护公司资产安全。这不仅有助于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还能提升公司的声誉和竞争力。在当前复杂的商业环境中,健全的内部控制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