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上海这样探索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00:3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上海这样探索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上海作为国家首批试点城市之一,经过持续探索和完善,已形成集评估、服务、管理于一体的长护险制度体系,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图片来源:东方IC

制度框架与评估体系

上海长护险已构建起“1+X”基本政策框架体系,涵盖需求评估、护理服务、经办管理、支付结算、监管规范、政策衔接等六大环节,形成完整政策链条。多部门协同机制确保制度平稳运行和持续优化。

服务供给体系

上海将居家上门照护、社区日间照护、养老机构照护纳入长护险,拓展社区短期住养、家庭照护床位、延伸结算试点等服务形式,实现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全业态覆盖。同时,建立完善的服务项目清单和标准,推动形成民政卫生行业管理、医保定点协议管理、协同强化基金监管的服务管理机制。

初步成效

通过试点探索,上海长护险工作成效初步显现:

  • 保障失能老人得到基本服务:目前,有约36万失能老人正在享受长护险照护服务,享受老人的平均年龄分别达80.1岁(居家)和85.0岁(机构),失能老人在居家可享受每次为1小时的上门服务,在机构和社区可得到每月510-765元不等的服务费用支付,购买养老照护服务的能力有所提升,老人及其家庭的照护压力、经济负担得到“双减轻”。

  • 支撑服务供给体系和养老产业发展:目前,上海已有各类定点护理服务机构1240家,护理服务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有5.6万名,上海户籍人员占比约54%,带动了就业特别是郊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 推动医改和健康上海建设:2023年,约3500名家庭医生参与评估,失能老人签约管理率基本达到全覆盖。据统计,通过长期护理,重度老人在接收照护服务半年后住院医疗费用下降约17%,说明接受长护险护理后健康水平有了改善。

各区探索实践

崇明区:聚焦健康管理

崇明区医保局在全市率先全面开展长护险居家失能老人生命体征监测工作。为全区长护险居家护理服务机构护理员统一免费配备电子血压计2000余台,升级“家护小助”APP系统。经过系统分析,已累计将13112人次血压控制效果不好的数据及时推送至区卫生健康部门,由家庭医生主动上门健康指导、行为干预。

普陀区:创新治理模式

普陀区自2020年10月起开展商保机构参与长护险经办试点,形成一整套“普陀样板”。通过数据赋能助力长护险管理更精细,持续推进工作流程优化等探索。

长宁区:精细化管理

长宁区探索形成了《长宁区长护险居家服务管理规范》(团体标准),建立长护险护理服务技能竞赛机制,打造长护险试点的长宁模式。

静安区:数据化驱动

静安区医保局引入“AI+监管”技术手段,依托信息化平台的数据驱动,创新推动长护险全程监管模式的落地。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