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告别高纤维蛋白原
健康生活,告别高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蛋白质,是血液凝固过程中的关键因子。其正常值范围通常为2-4g/L。如果检测结果为4.98g/L,略高于正常上限,虽然轻微升高可能无明显临床意义,但需结合具体情况综合评估:
- 生理因素:如剧烈运动、妊娠或激素变化可能导致暂时性升高,通常无需特殊处理。
- 病理因素:
- 心血管疾病风险:纤维蛋白原偏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相关,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 炎症或感染:急性期反应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常会升高。
- 代谢综合征:肥胖、糖尿病等代谢异常也可能导致其水平上升。
- 肝病:肝功能受损时,纤维蛋白原的合成和分解可能受到影响。
如果仅轻微升高且无其他不适,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观察,例如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和戒烟限酒。若伴随症状或持续升高,建议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并根据医生指导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饮食调整
优质蛋白质让血管更健康
大豆蛋白富含精氨酸,人体摄入后,被转运入内皮细胞最终生成一氧化氮,起到疏通血管的作用。大豆蛋白也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糖耐量而发挥预防高血压的作用。动物蛋白的摄入则可以增加某些多肽、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摄入,可能具有降压作用。因此,预防高血压不是不吃肉,而是要确保优质蛋白的摄入,做到动植物蛋白合理搭配。脂类对血压的影响各异
含饱和脂肪酸的食品,如肥肉、动物内脏、禽皮等有所限制;反式脂肪酸高的食物如人造奶油,富含氢化油、起酥油的糕点等建议严格控制;对于富含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则要经常摄入,如深海鱼、坚果、紫苏籽油、核桃油,亚麻籽油,橄榄油。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增加一氧化氮合成,增强血管舒张反应及动脉顺应性,这些生物效应共同降低血管阻力,最终降低血压。众所周知,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蟹黄、鱼子、鱿鱼固然不能多吃。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但却并不降低总死亡率,因为,低胆固醇血症可能导致抑郁,增加暴力自杀事件的发生。最新研究表明,胆固醇对人体的作用是一把双刃剑。碳水化合物没有想象的好
大量饮用含糖饮料与肥胖、糖尿病的发病相关,而且使患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水果富含果糖,高血压患者不宜摄入过多。适当减少精白米面的量,学会用荞麦、燕麦、黑米、糙米及藜麦等全谷物来替代精白米面。盐与血压正相关,但并非越低越好
长期高盐饮食不仅会通过基因相互作用引起血压变化,还能独立于血压对机体多个靶器官产生损害,间接引起血压升高。低盐饮食能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降低20%,推荐健康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 克,高血压患者要更低一些。限盐不只是限制食盐用量,还要限制生活中的“隐形盐”,如香肠、熏肉、午餐肉、腊肉、豆腐乳、腌菜、味精、酱油、咸蛋等。但如果饮食中含盐过低(尿钠<3克/24小时) ,同样也会增加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正常人群也不例外。钾能对抗钠盐的升压作用
钾可促进钠盐的排出,对抗钠盐升高血压的作用。高血压患者要适当增加蔬菜摄入至750 克,尤其增加从绿色叶菜和水果中获取钾、镁等微量元素,推荐小白菜、油菜、菠菜、蘑菇、香蕉、橙子等。薯类钾含量远超过其他主食,可作为高血压人群的主食,每天50~100 克,山药、芋头、马铃薯可替换食用。维生素D水平关乎动脉僵硬程度
维生素D水平每降低1纳克/毫升,对应血压升高0.76 毫米汞柱。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非高血压患者。维生素D通过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氧化应激等作用改善血管弹性。膳食纤维分解成短链脂肪酸调节血压
可溶性膳食纤维有轻微的降压作用,但当与地中海饮食联合时,有显著的降压作用,而且能明显改善受试者的糖脂代谢。膳食纤维在肠道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短链脂肪酸调节血压和心脏机能,阻止高血压的发生。常见的可溶性膳食纤维有车前子壳粉、聚葡萄糖、燕麦纤维、菊粉等。苦瓜、花椰菜、秋葵、蒜苗、地瓜叶、菠菜、甜椒等蔬菜膳食纤维含量高,建议经常食用。
运动建议
- 保持身体运动,可以采用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广场舞等形式。但习惯于久坐不动的人开始进行身体活动时应从低强度、短时间开始,循序渐进。
戒烟限酒
长期吸烟更是一大杀器,它不仅可以改变体内脂质代谢,使得斑块原料增多;还能影响血压和造成血管壁损伤。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比如高脂饮食,不仅为斑块提供了“建材”,还持续刺激着血管壁,让各种脂质和其他物质越积越多,形成斑块。
高血压和高血糖这两个“无声杀手”也在幕后推波助澜,它们使得血管壁受到更多的压力和损伤,为斑块的形成提供了“肥沃土壤”。
基因也在幕后悄悄地发挥作用。如果你的家族中有人患有心血管疾病,那么你也可能有更高的风险。
中医调理
单味中药
通过使用中药来降低血脂,常见的方法包括化浊去瘀、健脾化痰等。山楂,作为使用最广泛的中草药,其在调节血脂异常方面的作用十分显著。山楂内含大量的酚类化合物,能够阻止自由基的生成,进而减少血脂的不正常状况。杨莺团队通过对AS模型小鼠进行山楂浓缩药物的处理,发现它不仅可以减少LDL-C,TG,TC的含量,同时也可以提升HDL-C的含量。《本草纲目·谷部》里提到,红曲是一种既可以作为药物又可以作为食物的物质,它的作用是能够有效地活化血液、消除积滞,同时还能够帮助改善脾脏的功能。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对胆固醇的产生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它的mo-nacolin K在红曲中的结构和洛伐他叮的化学结构一致,这使得HMGCR的活跃度得到了有力的抑制,从而达到了减少血脂的目标。丹参,一种被认为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的古老中草药,其内部富含了如丹参素、迷迭香酸、丹酚酸A以及B这些具备生理作用的元素。丹参多酚酸(SAFI)注射液中的有效成分在细胞层面上能够增强内皮细胞和内皮祖细胞的生长、迁移、分化以及血管形成的能力,从而推动血管的新生。姜黄具有强大的血液流通和气机调节功能,而且,姜黄以及它的衍生成分姜黄素能够有效地帮助胆固醇从大肠中排出,这对于降低血清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有着明显的效果,并且它的使用安全且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虎杖提取物(PCE)的降血脂作用机制与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及其下游FOXO3/ERα因子有关,虎杖苷和白藜芦醇是PCE中发挥降血脂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李杲的观点是:“去中留垢,心下水痞”,这突出了泽泻在中焦的通利作用,它是一种清热解毒的药材。积雪草具备清热解湿的功效,其中包含了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积雪草苷。林辰曦等人采用这种成分对金黄地鼠进行了干预,研究发现,积雪草苷可以显著减少血脂异常的金黄地鼠的血脂水平。中药复方
王盼对活血化浊降脂方在治疗血瘀湿浊型血脂异常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其药物成分包括25 g生薏苡仁、15 g炒山楂、15 g鬼箭羽、15 g荷叶、12 g刘寄奴、10 g桃仁、10 g杏仁、10 g三棱、10 g焦麦芽和6 g砂仁。他在研究中医的症状积累以及血脂含量的数据后,意识到将活血化瘀、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与阿托伐他汀片一同应用可以减少血液中Hcy、ICAM-1的数量,同时也可以改变ET-1/NO的比例。所以,这样可以增强血管壁的作用,帮助保持斑块的稳定,同时也可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王青和他的团队对60名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并存的失眠病人进行了临床研究,使用的药品包括半夏10 g、黄连8 g、葛根20 g、天麻10 g、陈皮10 g、三七粉3 g、茯神10 g、制远志10 g、石菖蒲10 g以及酸枣仁30 g。经过治疗,他们发现,结合使用中医的黄连降脂方和西医的调脂药,能够显著地控制血脂,同时也能够提高睡眠质量。遇准等临床观察使用降脂方(茯苓25 g、泽泻15 g、丹参20 g、昆布15 g、姜黄15 g、决明子15
总之,纤维蛋白原轻度升高不一定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但需要关注并适当调整生活习惯,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让我们一起拥抱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高纤维蛋白原的烦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