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证实:人血白蛋白可使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降低10%
研究证实:人血白蛋白可使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降低10%
感染性休克是重症监护中常见的危急情况,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血白蛋白在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的效果,不仅能够快速恢复患者的血容量,还能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人血白蛋白的作用机制
在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中,人血白蛋白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发挥作用:
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感染性休克患者常伴有严重的血容量不足,人血白蛋白能够有效扩充血容量,维持血压,改善组织灌注。与晶体液相比,白蛋白具有更高的胶体渗透压,能够更有效地维持血管内液体,减少外渗。
调节免疫功能:白蛋白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能够减轻感染性休克时的炎症反应,保护机体免受进一步损伤。此外,白蛋白还能与多种药物和毒素结合,减少其对机体的毒性作用。
保护器官功能:在感染性休克中,多个器官可能受到损害。白蛋白能够通过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微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等机制,保护心、肺、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
临床研究证据
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了人血白蛋白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例如,一项大型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与晶体液相比,使用20%人血白蛋白溶液进行液体复苏的感染性休克患者,28天病死率显著降低(37.8% vs 43.6%)。另一项荟萃分析也发现,使用白蛋白进行液体复苏的患者,病死率相对降低了10%。
在使用剂量方面,目前推荐的初始剂量为250-500ml的20%人血白蛋白溶液,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重复使用。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避免液体过载。
使用注意事项
尽管人血白蛋白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效果显著,但其使用也存在一些禁忌和注意事项:
禁忌人群:对白蛋白严重过敏的患者禁用。此外,高血压患者、急性心脏病患者、严重贫血患者和肾功能不全者也应慎用。
不良反应:可能出现寒颤、发热、颜面潮红、皮疹、恶心呕吐等症状。快速输注可能导致肺水肿,偶有过敏反应。
使用监测:使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和电解质,必要时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对于需要大剂量使用的情况,应注意补充其他血浆蛋白成分,如凝血因子,并监测凝血功能。
人血白蛋白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治疗工具。然而,其使用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这一重要医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