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县: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新星
邻水县: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新星
邻水县,这座位于四川盆地东部的小城,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成为成渝双城经济圈中的一颗璀璨新星。作为四川通往重庆的重要门户,邻水县紧邻重庆,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近年来,邻水县在交通一体化、产业融合和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活力。
交通先行:打造区域互联互通新枢纽
交通一体化是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邻水县充分发挥其地理优势,积极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起一张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目前,川渝间已建成16条高速公路,还有6条在建、2条改扩建。在邻水县,成渝高速公路扩容项目按双向八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的标准建设,将成为成渝间的高速公路“标杆”。此外,开江至梁平高速公路的全线通车,将川渝毗邻地区的车程从2小时缩短至40分钟,辐射沿线20余个乡镇。
在公共交通方面,邻水县创新推出“邻渝双城巴士”,采取“一站多点”模式运行,单程仅需2小时,每半小时滚动发班。自开通以来,日均客流量达1230余人次,较开通前增长300%。目前,川渝间已开通23条跨省公交线路,基本实现毗邻区(县)全覆盖,每年有300余万人次享受跨省公交出行的便利。
产业协同:构建区域发展新引擎
邻水县充分发挥与重庆相邻的优势,积极承接重庆产业转移,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目前,邻水县70%的企业源自重庆,80%的产品配套重庆,60%以上的游客来自重庆。特别是汽摩配套产业,已成为邻水县的支柱产业。
据统计,邻水县可生产汽车五大系统中的251个部件中的171个,占总数的68%。2023年,全县机电产业实现产值130.5亿元,同比增长24%。许多从重庆转移至邻水的企业已成长为当地的明星企业,如四川赛特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去年售出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近2万套,总产值达1.89亿元。
川渝高竹新区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域共建新区,更是成为产业融合的典范。截至目前,新区已入驻201家企业,89家建成投产,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家,2023年规上工业产值达到58.55亿元。根据规划,到2035年,川渝高竹新区建设规模将达到38平方公里,集聚人口28万人,完成总投资22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公共服务:打造区域生活新高地
在公共服务领域,邻水县积极探索跨省域合作新模式,让企业和群众享受到更多便利。川渝高竹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11个服务专区,涉及税务、公安、社保、住建等16个部门,开设32个窗口,提供375项服务事项。业务办理平均时长仅需47分钟,办件受理率、按时办结率均达到100%,提前办结率达到95%。
在税费征管方面,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统一67项税费征管差异事项,打通跨省域办税服务“最后一公里”。此外,首家跨省域办电实体化机构川渝高竹新区供电服务中心和首个跨省域医保经办服务平台川渝高竹新区医保服务站相继成立,进一步提升了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
未来展望:打造重庆都市圈新型卫星城
邻水县提出建设“五城”的目标,即东部未来城、西部商贸城、南部温泉城、北部美食城、中部文化城,以提升城市能级和承载力。其中,东部未来城将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型材料等产业,南部温泉城则瞄准重庆游客群体,打造川渝地区一流温泉康养度假旅游区。
为实现这一目标,邻水县计划实施城建项目52个,总投资达85亿元。同时,邻水县在交通建设上持续发力,近3年公路总里程增加145.87公里,2023年交通建设投资达19.98亿元,较2022年增长35%。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深入推进,邻水县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融入区域发展大局,努力打造成为重庆都市圈新型卫星城。未来,邻水县必将在成渝双城经济圈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