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垃圾分类引领循环经济新潮流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25:0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垃圾分类引领循环经济新潮流

垃圾分类不仅是民生“关键小事”,更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源头减量、循环再生等管理措施,垃圾分类能够显著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碳排放、减少环境污染,从而促进资源充分利用和环境保护。随着社会各界对垃圾分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它正在引领循环经济的新潮流,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01

垃圾分类: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2024 年全球废物管理展望》报告指出,城市垃圾产生量预计将从 2023 年的 23 亿吨增长到 2050 年的 38 亿吨。如果采取循环经济模式,可以带来每年 1085 亿美元的净收益。这一数据充分说明,垃圾分类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环境价值。

垃圾分类的目标,不只是把垃圾分成不同的类别,而是要通过充分的资源循环利用,直接减少进入焚烧填埋等末端设施的垃圾量,并通过垃圾分类教育和零废弃理念的传播,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循环经济遵循 3R 原则,即减量化(Reducing)、再利用(Reusing)和再循环(Recycling)。必须注意到的是,这三者的重要性并不是并列的,而是有优先顺序的,即源头避免产生垃圾(减量化)、已有的东西反复利用(再利用)、物品变成废弃物后通过资源回收进行最终处置(再循环)。而垃圾管理作为循环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遵循优先次序原则,即预防产生—重复使用—循环再生—能源化利用—末端处置。

02

当前实施情况与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我国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以北京为例,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四周年之际,全市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率保持在 98% 以上,参与率保持在 96% 以上,满意度稳定在 90% 以上。这些数据表明,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

然而,垃圾分类工作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废玻璃、废塑料、废纸、废纺织衣物、废陶瓷等被统称为低值可回收物,由于经济附加值低、回收成本大,企业利润空间受限,导致大量低值可回收物被当作其他垃圾处理。目前我国各类低值可回收物平均回收率约为 26.6%,远低于主要再生资源 75% 以上的平均回收利用率,成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最大短板。

03

未来发展方向与创新实践

面对垃圾分类的挑战,各地积极探索创新解决方案。例如,福建省厦门市通过试点促成企业向社区购买垃圾分类碳减排量,引入社会企业资金,在巩固垃圾分类工作成效的同时,探索正向引导和激励机制,让经济激励真正落到了做好分类的社区相关方身上,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专家建议,要增强社会成本意识,将生活垃圾管理总体的社会成本作为衡量垃圾分类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这里的社会成本是指全社会为各个类别的生活垃圾,在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投入的成本,包括以年度市场价核算的由政府支付的补贴、资源划拨等投入,居民缴纳的垃圾费,以及未市场化的环境健康损失、气候变化等外部性成本的总和。

此外,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众参与机制,有助于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进形成城市管理和运行的绿色发展新格局。通过技术创新、政策引导和社会参与,垃圾分类将更好地融入循环经济体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