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揭示断崖式衰老预警信号:57岁、70岁、78岁是关键时间点
复旦大学揭示断崖式衰老预警信号:57岁、70岁、78岁是关键时间点
近日,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程炜研究员团队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教授等团队在《自然·衰老》杂志发表重要研究成果,揭示了人类大脑在57岁、70岁、78岁时容易出现“断崖式衰老”。这一发现不仅为理解大脑衰老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还为预防和干预老年痴呆等脑疾病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个关键时间点:大脑衰老的“预警钟”
研究团队通过对10,949名健康参与者的大脑年龄差距(BAG)进行评估,并分析了4696名参与者血浆中的2922种蛋白质,最终发现了13种与大脑衰老显著相关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的浓度变化在57岁、70岁和78岁时达到峰值,提示这些年龄可能是大脑衰老的关键时间节点。
具体来说,57岁大脑的衰老高峰主要与代谢过程和精神健康特征有关;70岁大脑的衰老高峰与脑结构和痴呆及卒中等脑疾病的关联最为显著;78岁大脑的衰老高峰则与炎症信号通路有关。
13种关键蛋白质:揭示大脑衰老的分子机制
研究发现,13种与大脑衰老相关的血浆蛋白质中,8种蛋白质(GDF15、FGF21、TIMP4、GFAP、ADGRG1、PLA2G15、LGALS4、CHI3L1)的浓度随着大脑年龄差距的增加而升高,而另外5种蛋白质(BCAN、KLK6、CEACAM16、WFIKKN1、ADAM22)则呈现负相关,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其中,BCAN(神经周围网状蛋白多糖蛋白)的浓度与全因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和脑卒中的风险显著相关。BCAN浓度每增加1个标准差,全因痴呆风险降低39%,阿尔茨海默病风险降低38%,脑卒中风险降低29%。
预警信号:及早发现是关键
专家提醒,以下五个预警信号需要特别关注:
- 短期记忆力衰退:经常忘记最近发生的事情或重要日期
- 性情改变:变得易怒、焦虑或抑郁
- 词汇量缺乏:找词困难,表达不如以前流畅
- 空间感变差:容易迷路或判断距离失误
- 判断力下降:对金钱管理或日常决策出现困难
预防措施:科学应对,延缓衰老
针对这些关键时间节点,专家建议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 保持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 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鱼类,减少红肉和糖的摄入
- 优质睡眠:每晚7-8小时的充足睡眠
- 良好压力管理: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
- 社交活动:保持活跃的社交生活,避免孤立
- 脑力训练:定期进行阅读、写作、解谜等脑力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70岁可能是脑疾病发生的高危时间节点,除了关注大脑健康,还应同时关注血压、血糖、胆固醇水平等身体其他健康指标。
血液检测:预测脑年龄的新希望
研究还提示,通过外周血检测分析血液中的特定标志物,可以估算大脑的实际年龄。这些标志物的变化不仅能反映大脑健康状况,还能发现脑衰老的早期信号。未来,这一技术有望在临床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专家也指出,目前大多数血液标志物和预测模型仍处于研究阶段,需要通过大量的多中心、跨人群研究进行验证。此外,还需要标准化的检测流程和方法,确保在不同地点和不同样本中所得结果的可靠性。
这一重要发现不仅深化了我们对大脑衰老机制的理解,更为预防和干预老年痴呆等脑疾病提供了新的方向。通过及早识别预警信号并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我们有望延缓大脑衰老进程,保持大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