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雄1号”杂交黄颡鱼通过国审,佛山水产种业创新再添新成果
“百雄1号”杂交黄颡鱼通过国审,佛山水产种业创新再添新成果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告第836号发布了2024年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23个水产新品种,其中,由广东百容水产良种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合作培育的杂交黄颡鱼“百雄1号”榜上有名。这一新品种不仅体现了佛山市在“育种强芯”和“科技转化”方面的显著成效,也标志着当地农业科技创新迈上了新台阶。
“百雄1号”杂交黄颡鱼的培育过程凝聚了科研人员的智慧与汗水。该品种以2013年从长江水系、珠江水系和黑龙江水系引种的4500尾黄颡鱼为基础群体,经过连续4代群体选育,并结合性别控制技术制备的全雌群体(XX)作为母本;同时,以2010年从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引种的1200尾瓦氏黄颡鱼为基础群体,经过连续3代群体选育,并结合性别控制诱导技术制备的超雄群体(YY)作为父本,最终通过人工繁殖获得F1代。这一创新性育种方案,使得“百雄1号”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杂交黄颡鱼相比,12月龄体重提高了22.99%,雄性率更是达到了95.4%以上。该品种适宜在全国水温10~32℃的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展现出广泛的适应性和优良的生长性能。
这一突破性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佛山市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持续投入和战略布局。近年来,佛山深入推进种业振兴行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佛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少文表示,佛山科创平台基础进一步夯实,“佛山有种”品牌进一步打响,优势产业集群进一步做强。在佛山市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上,不仅展示了“百雄1号”等270多个农业科技最新成果,还签约了多个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充分展现了佛山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的蓬勃生机。
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区域创新中心之一,佛山鲲鹏现代农业研究院在推动当地农业科技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院成立三年以来,产生了一批先进农业科技成果,例如培育佛山自主生猪品种、让生猪良种国产化,构建新奇特蝴蝶兰、助力花卉集群建设,开发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助力污染物绿色消减等。这些成果不仅为佛山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百容水产良种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百雄1号”的主要研发单位,近年来在水产种业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该公司隶属于海大集团,该集团目前拥有9个国家水产新品种,为推进水产种业振兴和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种源保障。海大集团在对虾品种选育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其自主研发的凡纳滨对虾“海兴农2号”“海兴农3号”和“海景洲1号”等品种,不仅打破了种质资源严重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还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了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质种苗。
“百雄1号”杂交黄颡鱼的成功培育和推广,将进一步加快黄颡鱼产业的发展。近年来,黄颡鱼的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产量也逐步增加,成为增长最稳定的养殖品种之一。据《202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黄颡鱼产量达到59.98万吨,其中杂交黄颡鱼占比达80%以上。可以预见,“百雄1号”的问世,将为黄颡鱼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展望未来,佛山市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随着更多像“百雄1号”这样的科技创新成果涌现,佛山农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