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灾后社交媒体话语的时序与多语言动态研究:以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为例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09:1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灾后社交媒体话语的时序与多语言动态研究:以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为例

2011年,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引发了全球范围的危机讨论。十年后的2021年4月,日本内阁宣布计划将储存的核废水排放入太平洋,此举再度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危机期间及其后,社交媒体平台(如推特)成为公众获取信息与表达观点的重要渠道。对与危机相关的推文进行分析,有助于洞察公众在灾难中的情境意识、协调全球应急响应以及优化灾后政策制定。本研究聚焦于2011年核事故及其后十年间,推特上多语言群体对核废水排放的讨论。运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包括主题建模与情感分析,本研究聚焦于多语言社交媒体平台上与核灾难相关的主流话题、灾后讨论的内容演变,并捕捉公众对不同时间阶段(危机期间与后续十年)相关议题的态度。研究揭示了灾后话语动态的多语言差异,以及不同地区公众对灾后管理的长期态度变化。

一、导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社交媒体因其直接性、时效性和便捷性,已成为危机信息的重要来源。在危机期间及之后,许多个人倾向于利用社交媒体寻求帮助和交换信息;各类利益相关方,例如官方账号和非官方声音,也通过社交媒体共享关键信息并推动危机地图的绘制。正因如此,社交媒体提供了丰富而多样的数据,政府决策者和非政府组织可以从中洞察与危机相关的公众态度、反应以及沟通模式。这些洞察为政府改善本地灾后重建、提升公众情境意识以及更好地协调全球互动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以往的危机信息学研究多集中于影响单一国家的危机,而对那些可能长期影响多个国家的危机关注较少。福岛第一核电站灾难是一个具有跨语言视角分析价值的典型案例。

现有针对灾难中社交媒体发挥作用的研究聚焦于其他自然灾害,例如洪水、火灾、泥石流和飓风,主要展示了社交媒体沟通如何在危机期间及其后提升态势感知、情感支持、社会支持、公共服务及社会秩序。例如,Viewweg等人分析了两次自然灾害紧急情况(俄克拉荷马州草原火灾和红河洪水)期间的微博帖子,记录了在线媒体在增强态势感知方面的作用。Buscaldi等人对2014年热那亚洪水相关的推文进行了情感分析,发现对负面推文进行精细分类有助于识别不同的负面情绪。Kogan等人研究了2012年飓风桑迪期间的转发传播模式,发现地理位置易受灾害影响的推特用户在灾害期间更为活跃。Dailey和Starbird探讨了在2014年奥索山体滑坡后,当地居民、政府机构和记者如何整合不同社交平台提供信息。随后,Demuth等人研究了人们通过推特叙事与飓风桑迪风险信息的动态交互,表明高风险人群更倾向于推测相关信息和撤离指令。本研究进一步沿着这一方向,试图理解危机后的国际事务中,不同语言在社交媒体上的交流方式,为灾后社会媒体沟通提供跨语言的新视角。

除了自然灾害,近年来学界也开始重视人为灾害,例如流行病。Khatua和Khatua研究了2016年巴西寨卡病毒爆发期间的推特讨论,发现人们对长期影响(例如出生缺陷)的担忧多于短期症状(如发热)。Khatua等人进一步应用Word2Vec和GloVe模型分析了2014年埃博拉病毒和2016年寨卡病毒的推特数据,表明领域特定的分类方法优于通用推特语料库。Shahid等学者分析了孟加拉国登革热流行的推文,提出了政府机构和医疗机构如何利用社会健康数据制定政策的见解。在COVID-19全球爆发期间,相关研究显著增加以支持公共卫生管理。例如,Zhang等人研究了两个与COVID-19相关的Reddit社区的用户轨迹,揭示了这些社区的关联性及独特性,从而体现了它们在理解这一危机中的重要作用。Ruiz等人识别了推特上的疫苗影响者,建议通过这一方法可进一步针对反疫苗情绪和疫苗犹豫社区进行干预。He等人则探讨了弹幕和评论在在线COVID-19相关视频中分享信息与表达情感的作用。

然而,尽管危机信息学的研究不断增长,但很少有研究探讨社交媒体话语在灾后事件中的时间动态与多语言特性,这可能是因为此前研究的大多数危机并不具备这种复杂性。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福岛核事故,特别是在长期范围内不同语言的灾后在线交流,以揭示全球信息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动态及局部灾害后的潜在全球影响,尤其是核灾害的情况。这些见解或将为未来其他全球性灾难与争议的灾后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借鉴。本文研究了与2011年核灾难及2021年核废水排放事件相关的多语言Twitter讨论,以期揭示其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规律与公众反应。

二、研究问题

长达十年的时间跨度为研究与福岛核灾难及其后续废水排放相关的在线讨论动态和国际公众互动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机会。

因此,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研究问题:

  • 不同语言群体在社交媒体上的讨论侧重点为何?关注点有何异同?
  • 福岛核灾难后的讨论要点在不同语言群体中如何随时间演变?
  • 不同语言背景下,公众对后续福岛灾难管理的态度有着怎样的变化

三、数据与研究方法

为解答上述研究问题,我们收集并分析了2011年3月至2021年9月期间与福岛核灾难相关的推文数据。这些推文覆盖中文(51,399条)、英语(359,798条)、日语(3,165,598条)和韩语(24,429条)四种语言。我们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包括主题建模和情感分析,探讨了这些推文中的主要话题、讨论动态以及公众态度变化。

如图1框架所示,本研究通过以下方法步骤展开研究:

1.数据收集与预处理:使用Twitter API v2,根据相关关键词收集不同语言的推文,并对推文进行翻译、去重与过滤。
2.情感分析:通过BERT分类器检测讽刺性内容,以避免其对情感分析结果的偏差影响,然后对非讽刺性推文进行情感极性分析。
3.主题建模:采用GSDMM模型提取每阶段主要讨论主题,并通过关键词与样本推文对主题进行语义标注与归类。
4.时间阶段划分:将2011年至2021年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分别对应灾难发生、废水泄漏承认、废水排放计划提出、以及最终排放决策的四个重要节点。

图1.分析框架

为全面展示讨论的动态变化,本文将研究数据按时间划分为四个阶段:

1.阶段I(2011年3月—2013年7月)
福岛核灾难发生后的第一阶段。由于事故本身及其直接影响,该阶段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核反应堆的熔毁及废水的初步处理。推文中大量出现了关于放射性污染范围、紧急反应措施以及对未来可能后果的猜测。

2.阶段II(2013年7月—2019年9月)
随着时间推移,公众关注度逐渐下降,直至2013年7月东京电力公司(TEPCO)承认废水泄漏的事实后,讨论再次激增。此阶段的讨论围绕废水储存问题、国际社会的担忧以及政府缺乏透明度的批评展开。

3.阶段III(2019年9月—2021年4月)
2019年,日本环境大臣首次确认未来将向太平洋排放核废水。这一消息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特别是在邻国中、韩的社交媒体上,相关讨论大幅增加,公众主要担忧废水排放的生态影响及其对海洋环境的长期危害。

4.阶段IV(2021年4月—2021年8月)
2021年4月,日本内阁正式批准将福岛废水排放入海。此阶段的讨论达到顶峰。日语推文主要围绕政府决策的合理性展开,而英语、中文和韩语推文则更倾向于表达强烈反对,强调环境保护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四、研究结果

1.不同语言群体的关注焦点
我们通过分析每个时间阶段的转发量最高的推文,发现不同语言的公众关注点存在显著差异:

  • 日语推文更多关注政府政策与废水处理的具体技术细节。
  • 英语推文在初期保持中立或正面态度,后期逐渐转向环境担忧。
  • 中文和韩语推文则从始至终表达了对核废水排放的强烈反对,特别是在官方声明后的阶段IV,这一态度尤为显著。

2.分阶段核心议题
我们采用主题建模(GSDMM)技术提取了推文的核心主题,结果显示:

  • 阶段I:各语言的讨论集中于核灾难的发生及其直接后果。
  • 阶段II:日语推文开始关注废水处理技术的改进,而中、韩推文则聚焦国际社会的反应。
  • 阶段III:全球反应成为核心议题,特别是邻国对日本计划的批评。
  • 阶段IV:环境保护和国际合作成为讨论的热点,中文推文大量引用讽刺性言辞反驳日本政府的声明。

3.公众关注话题的动态变化
通过多语言主题建模,探讨了各阶段主要讨论主题的演变,并将其分类为以下四个核心类别:

a. 福岛核灾难的发生
在阶段I,所有语言的推文讨论几乎都集中于核灾难的发生及其直接影响。推文中频繁提及核电站的爆炸、放射性物质泄漏和灾区居民的撤离计划。这一阶段的讨论更多体现了公众对核事故的震惊与恐惧。

b. 废水处理
图2展示了“废水处理”主题相关的四种语言推文讨论时间变化趋势。自阶段II起,日语推文逐渐关注废水处理技术的具体实施,包括“冰墙”工程等。与此不同,英语、中文和韩语推文则更多强调日本政府透明度不足的问题以及对国际社会可能带来的影响。


图2. 与福岛污染水处理相关推文的时间特征分析

c. 国际反应
随着废水排放计划的公布,阶段III的讨论中国际反应成为显著主题。日语推文试图以科学依据辩护,而中文和韩语推文则谴责日本忽视环境法规和邻国利益。这一时期的讨论反映了国际间意见分歧的加剧。

d. 环境关切
在阶段IV,环境保护成为所有语言讨论的焦点。推文内容涉及海洋生态系统、食品安全以及东京奥运会可能受到的影响。中文和韩语推文以强烈批评和讽刺语言强调排放废水的全球危害,而英语推文则更多提出环境政策改进的建议。

4.公众情感变化
通过对非讽刺性推文进行情感极性分析,发现不同语言的公众态度在时间和事件背景下呈现出显著差异(如图3所示):

a. 日语推文的情感变化
在阶段I和阶段II,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大幅下降,推文中充满对灾难处理的质疑与不满。然而,随着废水排放方案的公布,阶段III后正面情绪有所回升,推文中开始出现对解决方案的支持与认可。

b. 英语推文的情感趋势
英语推文在阶段I表现出较为中立的情绪,内容多为信息传播与事实陈述。但在阶段IV,由于废水排放计划的实施,负面情绪显著上升,反映了国际社会对海洋环境和全球生态影响的担忧。

c. 中文与韩语推文的情感稳定性
中文和韩语推文从阶段II开始呈现出一致的强烈负面情绪,尤其在阶段IV达到高峰。这两种语言的讨论中反复强调核废水排放对食品安全和邻国生态的直接威胁,情绪表达明显激烈。


图 3.3(a)-3(d) 不同语言推文的情感百分比;3(e)-3(h) 不同语言推文的情感数量分布

总结来看,分析结果显示:

  • 在推文内容上,日语推文更关注废水处理技术和国内政策,而英语、中文和韩语推文则更集中于环境问题及其全球影响。
  • 在情感表现上,日语推文对政府的信任度随时间变化显著,初期批评较多,但后期趋于支持。而中、韩语言推文则始终对废水排放持强烈反对态度。
  • 在主题分布上,各语言在初期多聚焦于灾难本身,但随着时间推移,关注点逐渐向灾后管理、国际反应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转移。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研究通过对福岛核灾难相关推文的长期分析,揭示了社交媒体在灾后讨论中的多语言动态变化。这不仅为危机后的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未来类似事件的管理提供了实践参考。以下是研究发现的重要启示:

  1. 社交媒体在灾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a. 信息传播的效率
    阶段I的分析显示,Twitter用户能够快速报告和回应灾难事件,与官方新闻相比,推文具有高度简洁性和实时性。这种特点不仅为公众提供了及时的信息更新,也为政府和媒体快速了解公众需求提供了重要参考。例如,推文中大量使用的标签形成了集中传播平台,使关键信息能够高效扩散。
    b.政府信任与决策执行透明度
    研究发现,缺乏透明度的政策往往会导致公众对政府信任度的下降。在阶段II中,日本推文表现出对政府执行力的不满,这种情绪不仅源于废水泄漏问题,还与此前未解决的公共问题(如养老金消失案)有关。这表明,为了减少公众的不信任感,政府需要提高政策透明度,增强公众对决策过程的参与感。
    因此,通过对社交舆论的常态化监督,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公众对灾后政策的情绪动态,从而调整政策方向。例如,阶段III后日本公众对排放计划的接受度提高,表明及时的政策沟通能够有效缓解负面情绪。

  2. 全球舆论引导
    a. 环境关注与国际影响
    福岛核废水问题的全球影响超出了地缘政治范围,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共同问题。多语言分析显示,邻国(如中国和韩国)对环境影响的关注尤为强烈。这表明,在灾难管理中,除了处理技术问题外,还需进行国际合作与生态保护的双重考量。例如,阶段IV的讨论中,中文和韩语推文多次批评日本忽视邻国利益,同时强调废水排放对食品安全和海洋生态的长期威胁。政府在应对类似危机时,需考虑这些国际反应,并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与国际社会进行有效沟通,以促进多边合作。
    b. 社交媒体讨论空间中的礼仪规范
    研究发现,社交媒体的匿名性使跨国争议容易演变为网络暴力。在阶段IV中,日语、中文和韩语推文中均出现了冒犯性言辞,这种现象加剧了国际间的矛盾与不信任感。为了避免网络争论升级为民族对立,政府和媒体需要引导公众在社交媒体上的文明表达,强调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礼貌性和包容性。
    c. 跨语言信息的真实性验证
    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往往缺乏真实性的验证机制,尤其在多语言环境下,信息的不对称性会加剧虚假信息的传播。例如,在阶段II中,韩语推文中广泛传播了一则不实信息,称“废水对韩国的影响最为严重”。这一信息在社交平台上的广泛传播表明,跨语言信息的验证比单一语言更具挑战性。为减少虚假信息的传播,政府可以在官方社交媒体账户中标注权威信息来源,提升可信度。同时,媒体和科研机构应协作开发多语言信息验证工具,帮助公众区分事实与谣言,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

六、研究局限性与改进方向

尽管本研究揭示了福岛核灾难后社交媒体讨论的动态变化,但仍存在一些局限:
1.翻译的语义损失:由于翻译工具的限制,非英语推文的部分语义可能在翻译过程中丢失。未来研究可以通过多语言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改进分析精度。
2.数据平台的限制:本研究主要分析Twitter数据,未包含其他社交媒体(如微博、抖音和Instagram)。结合更多平台的数据,能更全面地揭示公众舆论的全貌。
3.话题演化的复杂性:由于话题演化涉及多维度特性,未来可通过可视化工具更直观地展示多语言动态,帮助政策制定者实时获取关键信息。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