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5万大学新生近四成有心理困扰,高校探索整合教育新模式
56.5万大学新生近四成有心理困扰,高校探索整合教育新模式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影响学业表现,还可能阻碍职业发展。据全国人大代表、信阳农林学院二级教授郭桂义介绍,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本科生中有16.54%存在轻度抑郁风险,4.94%存在重度抑郁风险;38.26%存在轻度焦虑风险,4.65%存在中度焦虑风险,2.37%存在重度焦虑风险。在56.5万名大学新生中,有潜在心理困扰的占比15.8%,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占比16.8%,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占比7.8%。
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学业表现,还可能阻碍其职业发展。塔夫茨大学经济学家玛丽·戴维斯在其新书《工作、健康与工作的意义》中指出,工作压力、工作自主性和工作意义感等因素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例如,感知到的竞争环境与员工的工作塑造行为呈正相关,而工作塑造又与心理健康正相关。这意味着,尽管竞争性工作环境常被视为压力源,但它也可能激励员工采取更积极的工作行为,从而提升其组织承诺和绩效。
高校正逐步引入整合型教育模式,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规划相结合,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养和职业意识。例如,朝阳师范学院首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虽然结果可能不是很遂人愿,但参赛过程让同学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意识到了自身的渺小与无助。这种经历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心理资本,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具体而言,大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心理健康管理:
深呼吸和身体放松:当我们感到紧张或焦虑时,深呼吸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深吸一口气,然后缓慢地呼气,专注于呼吸的感觉。此外,身体放松练习,如温热浴缸、按摩或伸展运动,也可以帮助缓解紧张情绪。
积极思考:当我们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尝试转变思维模式,寻找积极的方面并制定解决方案,积极的自我对话和鼓励可以帮助我们应对压力。
情绪日志:坚持写情绪日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模式。每天记录下你的情绪变化、触发因素和身体感受。通过分析情绪日志,你可以发现一些模式并找到改进的方法。
良好的时间管理:制定合理的计划和优先事项,合理分配时间,避免过度承载,确保给自己足够的休息时间,可以提高效率和减轻压力。
积极的生活方式:定期锻炼、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充足的睡眠可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放松练习:尝试一些心理放松练习,如冥想、渐进性肌肉放松或正念练习,可以帮助你放松身心,舒缓压力和焦虑。
社交支持:与朋友或家人分享你的感受,找到可以倾诉和寻求支持的人,他们可以倾听你的困扰并提供建议和支持。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你感到情绪困扰或压力无法应对,请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完善大学生的人格,促进其职业发展。通过科学的职业指导和心理咨询服务,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明确职业目标,培养积极的心态,应对职业发展中的心理挑战。正如郭桂义所建议的,大学应按照1:500的比例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并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项投入。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在心理健康的土壤中茁壮成长,收获一份清晰的职业规划,为未来步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