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幼儿德育教育的生动教材
民间故事:幼儿德育教育的生动教材
“读中国民间故事,做非遗文化传承人”——这是华嘉小学联合西城区实验小学等五所学校开展的整本书阅读主题活动的主题。这一活动不仅体现了民间故事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也揭示了其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独特价值。
民间故事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例如,老子的《道德经》中“无为而治”的思想,孔子的《论语》中“仁爱”与“礼”的教诲,屈原的《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韧精神,这些都通过民间故事的形式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前的幼儿德育教育中,民间故事的作用日益凸显。研究表明,幼儿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民间故事以其生动有趣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成为引导幼儿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有效工具。例如,通过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可以培养幼儿的机智和勇敢;通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可以教导幼儿学会谦让和分享。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幼儿园和小学已经将民间故事纳入课程体系。例如,华嘉小学的钱雪老师就设计了以“读中国民间故事,做非遗文化传承人”为主题的整本书阅读课程。课程通过创建真实的情景,构建阅读任务,设计驱动型、整合性强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文中习得阅读方法,通过讲故事、演故事、话故事、写故事,探索民间故事阅读的实施路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效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一些幼儿园还开发了专门的班本课程,如《民间游戏乐童年》,通过游戏和故事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这些课程通常包含详细的PPT、调查表、原文稿和课程脉络图,内容丰富且易于操作,为教师提供了有力的教学支持。
专家建议,在开展民间故事教育时,应注重以下几点:
- 情境创设:通过创设与故事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涵。
- 任务驱动: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任务,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参与,形成教育合力,使幼儿在家庭和学校都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大会的举办,进一步强调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活动旨在推动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鼓励学生不仅要做中国文化的传承者,更要成为中国文化的创新者。这与幼儿德育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即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创新精神的新一代。
总之,民间故事作为幼儿德育教育的生动教材,不仅能够有效传递道德观念,还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如何有效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已成为众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我们期待看到更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教育案例涌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