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福建乡村振兴实操案例:垃圾分类与污水治理的创新实践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21:1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福建乡村振兴实操案例:垃圾分类与污水治理的创新实践

福建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其中,周宁县坂坑村的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厦门市翔安区的污水治理模式尤为突出,为农村环境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01

周宁县坂坑村:垃圾分类引领乡村蝶变

2017年,坂坑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了一系列环境整治项目,包括治水改厕、房屋外立面改造、主街道改造提升等。2019年,该村创新性地推行“户分类、村收集、湿垃圾生态处理、干垃圾回收清运”的垃圾分类治理模式,实现了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为确保垃圾分类的有效实施,坂坑村探索了“主干连片、党员联户、环卫网格化”的管理模式。全村被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由党员和村民代表负责,定期检查垃圾分类情况,并按月进行评分。表现优秀的村民会获得奖励,这种激励机制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参与积极性。

垃圾分类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还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通过湿垃圾的生态处理,坂坑村成功实现了“变废为宝”。同时,垃圾分类还带动了美丽庭院的建设。村民们开始注重庭院的美化,种植花草,发展庭院经济。据统计,坂坑村已建成美丽庭院1420户,打造了16个庭院经济精品示范村,各类庭院业态年产值超过1.2亿元。

02

厦门市翔安区:创新污水治理模式

翔安区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3+3+3”模式,即三管接户精细化、三水联治资源化、三方共管智慧化。这一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村污水问题,还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开辟了新路径。

在三管接户精细化方面,翔安区开创了“分户验收,一户一图,建档立卡、管理到家”的管理模式。全区324个自然村的10.1万个门牌号都建立了详细的排水管理档案,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排放口、管线走向等信息都被详细记录。这种精细化管理确保了污水的全收集,目前翔安区村(居)生活污水处理实施率已达96.87%。

三水联治资源化是翔安模式的一大亮点。翔安区通过建设约450公里的市政管网,将涉水工业企业、生活小区及村庄的生活污水进行全面收集。更值得一提的是,翔安区创新性地提出了污水资源化循环利用模式。在新圩镇大帽山等站点,翔安区试点探索“呼吸型生态湿地”工艺,将处理后的尾水用于农灌和景观补水,真正实现了污水的零排放和全利用。

三方共管智慧化则体现了现代科技在农村污水治理中的应用。翔安区建立了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智慧监管系统,通过“互联网+”治水模式,实现了对污水治理设施的全天候监控。目前,全区86座农村污水处理站都已纳入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相关数据实时上传至省、市平台。

03

经验与启示

福建乡村振兴的实践表明,科学规划、全民参与和技术创新是农村环境治理的关键。坂坑村通过垃圾分类和网格化管理,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实现了环境整治的长效化。翔安区则通过技术创新和智慧化管理,不仅解决了污水问题,还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这些成功案例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应注重因地制宜,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同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实现环境治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