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教学大纲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16:3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涉及专业知识、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本文将详细介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课程的教学大纲,包括课程性质、目标、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学业评价等,为从事或即将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读者提供全面的参考。


课程基本信息

  • 课程代码:17180303
  • 课程名称:幼儿教师专业发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Teacher)
  • 开课学期:第2学期
  • 学分/学时:2学分/32学时
  • 课程类别:教师教育课程
  •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师范)专业本科
  • 先修课程:教育概论
  • 开课单位:教师教育学院

课程性质、目标和毕业要求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教育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背景、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与幼儿教师素质结构、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历程、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和依靠专业成长自觉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六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教师专业成长基本理论,了解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时代背景及其特殊性,掌握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取向、过程、阶段和途径。能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诠释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现象与问题,能够利用所学知识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课程目标如下:

  1. 知识方面
  • 了解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价值取向和途径
  • 理解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模式、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专业发展自觉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 掌握幼儿教师的职业特征与角色、教师专业化、体验式学习、职业价值内化等基本概念
  • 掌握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模式
  1. 能力方面
  • 在认识、理解和掌握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知识、了解该课程的前沿性知识的基础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能用所学到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知识解释有关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现象
  •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促进自身的专业能力发展
  1.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 通过学习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知识,形成专业发展自主意识
  • 对自己未来即将从事的职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 能够因理解而更加热爱学前教育事业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本课程重点支撑以下几个毕业要求,其中课程对毕业要求2-1、2-2、7-1、7-2系强支撑H。

  • 指标点2-1.专业认同

  • 具有主动从教、终身从教的意愿,具备成为称职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 利用有效资源主动学习各项专业技能,有自我学习和提高的意识

  • 熟悉幼儿园环境,认同幼儿园教师的职业价值和专业性

  • 指标点2-2.职业使命

  • 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对从事幼儿教育事业有高度热情,乐于奉献

  • 具有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

  •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和教师观,立德树人

  • 明确教师具有传递正确道德价值观的使命

  • 指标点7-1.实践反思

  • 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人格品质

  • 掌握基本的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 能够在幼儿教育实践进行系统的反思

  • 具有创新意识,能基于实践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 指标点7-2.专业发展

  • 具备促进职业发展心理调适能力和身体基础

  • 具备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的意识

  • 认识到儿童智慧的价值及其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关联

  • 具有明确的专业发展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

  • 能利用各种保育教育研究活动,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的矩阵关系如下表1-1所示:

毕业要求指标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度
达成途径
指标点2-1.专业认同
课程目标3
H
1.课堂教学
2.平时作业1
3.平时作业2
4.期末考核
指标点2-2.职业使命
课程目标3
H
1.课堂教学
2.平时作业1
3.平时作业2
4.期末考核
指标点7-1.实践反思
课程目标2
H
1.课堂教学
2.平时作业1
3.平时作业2
4.期末考核
指标点7-2.专业发展
课程目标1
H
1.课堂教学
2.平时作业1
3.平时作业2
4.期末考核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幼儿教师专业化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

  1. 教学内容
  • 幼儿园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 幼儿教师的职业特征与角色
  • 学前教育质量工程背景下的幼儿教师专业化:方向与意义
  • 幼儿教师专业化:关注幼儿教师的“质”的要求
  1. 教学重点
  • 幼儿教师的职业特征与角色
  • 幼儿教师专业化:关注幼儿教师的“质”的要求
  1. 教学难点
  • 幼儿教师专业化:关注幼儿教师的“质”的要求

通过讲授与讨论,学生了解幼儿教师专业化的时代要求。

课程目标:1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与幼儿教师的素质结构

  1. 教学内容
  • 教师专业化的含义
  • 教师专业化的历史演进
  • 幼儿教师专业化与与幼儿教师的素质结构
  • 幼儿教师专业化与教师培养模式的转变
  1. 教学重点
  • 幼儿教师专业化与与幼儿教师的素质结构
  • 幼儿教师专业化与教师培养模式的转变
  1. 教学难点
  • 幼儿教师专业化与与幼儿教师的素质结构
  • 幼儿教师专业化与教师培养模式的转变

通过讲授、讨论与案例分析,学生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与幼儿教师的素质结构。

课程目标:1、2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与过程

  1. 教学内容
  • 教师专业发展的技术理性取向
  • 教师专业发展的情意信念取向
  • 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智慧取向
  •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与特征
  •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动态分析
  1. 教学重点
  • 教师专业发展的技术理性取向
  • 教师专业发展的情意信念取向
  • 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智慧取向
  •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与特征
  1. 教学难点
  • 教师专业发展的技术理性取向
  • 教师专业发展的情意信念取向
  • 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智慧取向

通过讲授、讨论与案例分析,学生熟知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与过程。

课程目标:1、2

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历程

  1. 教学内容
  •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阶段
  • 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的比较
  • 教师职业适应不良
  • 教师职业倦怠
  • 教师的不称职行为
  1. 教学难点
  •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阶段
  • 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的比较
  1. 教学重点
  •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阶段
  • 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的比较

通过讲授、讨论与案例分析,学生掌握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历程。

课程目标:1

五、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1. 教学内容
  • 经验+反思的专业成长模式
  • 行动研究与教师的教育实践
  • 行动研究的实施及其原则
  • 行动研究对幼儿教师成长的价值
  • 构建学习型组织
  • 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
  1. 教学难点
  • 经验+反思的专业成长模式
  • 行动研究与教师的教育实践
  • 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
  1. 教学重点
  • 行动研究与教师的教育实践
  • 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

通过讲授、讨论与案例分析,学生掌握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课程目标:1、2

六、形成专业成长自觉,做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

  1. 教学内容
  • 教师“专业化”的两种模式
  • 关注教师实践性知识,通过反思重构教师个人化理论
  • 注重体验式学习,实现教师职业价值的内化
  • 教师自身人格的塑造和养成
  1. 教学难点
  • 教师“专业化”的两种模式
  • 教师自身人格的塑造和养成
  1. 教学重点
  • 教师自身人格的塑造和养成

通过学习专业发展的理论知识,形成自身的专业发展规范。

课程目标:2、3

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0学时。建议自主学习10小时。

学时分配如下:

教学内容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合计
幼儿教师专业化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
2
2
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与幼儿教师的素质结构
4
4
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与过程
8
8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历程
6
6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6
6
形成专业成长自觉,做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
6
6
合计
32
0
32

自主学习内容建议时间(小时):

  •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4小时
  • 可贵的四种“职业意识”:2小时
  • 幼师的思想与行为:1小时
  • 教师专业化的模式:3小时
  • 合计:10小时

课程教学方法

课程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作业练习等途径实现,辅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形式。课堂教学主要采用教师讲授、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课后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教师专业发展案例分析,教师辅之以指导。

学业评价、课程考核和达成度评价

(一)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

学业评价内容考核环节考核/评价细则对应课程目标

平时作业60%

  • 作业1:个人专业发展规划(30%);考核学生应用相关知识进行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的能力。成绩按30%计入平时作业成绩。
  • 作业2:读书笔记(30%)考核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经典著作、电影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感悟和理解,结合授课内容进行分析,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成绩按30%计入平时作业成绩。

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

期末考核40%

论文:当前关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沿思想(100%)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全部关键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了解及反思评价能力,形成专业认同。成绩按100%计入期末考核成绩。

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3

综合成绩100%

平时研讨作业(60%)+期末考核(40%)

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

(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以及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课程分目标达成度=(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目标相关考核环节平均得分之和)/(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目标相关考核环节目标总分)

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该课程学生总评成绩平均值)/(该课程总评成绩总分(100分)

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具体说明

课程目标支撑环节目标分值学生平均得分达成度计算

课程目标1

平时作业2A1平时权重A2平时权重

期末考核B1期末权重B2期末权重

课程目标1达成度=(A2平时权重+B2期末权重)/(A1平时权重+B1期末权重)

课程目标2

平时作业1C1平时权重C2平时权重

期末考核B1期末权重B2期末权重

课程目标2达成度=(C2平时权重+B2期末权重)/(C1平时权重+B1期末权重)

课程目标3

平时作业1E1平时权重E2平时权重

期末考核B1期末权重B2期末权重

课程目标3达成度=(C2平时权重+B2期末权重)/(C1平时权重+B1期末权重)

课程总体目标

总评成绩100以上学生平均得分之和

课程总目标达成度=学生平均得分之和/100

注:目标分值指在课程考核办法中该项目的分值,学生平均得分指该项目学生得分的平均值,目标达成度在0.7以上表示目标达成。

持续改进

  1. 根据课程教学实际情况,适时适切与学生进行交流,注重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反思教学,不断改进存在的不足。
  2. 结合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尤其是要注重作业的批改和及时反馈,对于作业质量十分低下的情况要求学生修改或重做作业。
  3. 吸收教学测评、教学督导、听课教师等反馈意见和建议,对课堂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和学业评价标准、体系等进行完善。

教学资源

  • 教材:张燕.幼儿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 参考书
  • 姜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 申毅,王纬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
  • 彭兵.成就专业的幼儿教师——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 刘占兰,杨丽欣.聚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从骨干到名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本文原文来自人人文档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