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李可:用5吨附子挑战西医,中医复兴之路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55:2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可:用5吨附子挑战西医,中医复兴之路

“李可老中医一生使用了5吨附子,成功救治了大量危重病人,这一惊人数据背后,是一位中医大师的传奇人生。他不仅挑战了西医对中医的偏见,更为中医复兴之路开辟了新的方向。

01

从战地记者到中医大师

李可,1930年出生于山西省灵石县,16岁参军并参与了解放兰州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进入西北军大艺术学院学习,毕业后成为《前进战士报》的编辑。然而,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53年,因一封重要信件的事情,李可含冤入狱。在狱中,他遇到了一位姓黄的狱友,这位黄姓狱友指点他开始阅读医书,学习中医。从此,他踏上了自学中医之路,这一走就是一辈子。

出狱后,李可成为全国第一批赤脚医生。1978年,48岁的他取得了中医师执照,正式成为灵石县人民医院中医科的一员。1983年,他创办了灵石县中医院,并在此后的近十年时间里担任院长职务。在他的领导下,灵石县中医院逐渐发展壮大,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了优质的中医诊疗服务。

02

挑战西医偏见:5吨附子的传奇

李可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他大胆使用剧毒中药附子。附子有“回阳救逆第一品”之称,但因其剧毒性,一般中医顶多只敢开出几十克的剂量。而李可面对的是濒临死亡的病人,小剂量使用无法挽救他们的生命。因此,他经常开出数百克的剂量,一生用去的附子多达5吨,让数以千计的垂危病人起死回生。

其中最著名的案例,莫过于他创制的“破格救心汤”。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可发现大剂量使用附子可以成功救治心衰病人。这一发现,让他彻底改变了中医在急危重症治疗中的地位。据统计,他用此方救治了100余例被西医下了病危通知书的病人,成功率达90%以上。

03

剂量革命:破解中医千年难题

李可认为,剂量问题是经方不传之秘。1981年,东汉度量衡器——大司农铜权——的出土,证实了汉代一两等于现代15.625克,一斤等于250克。这一发现,解决了古方剂量的一大疑案。李可据此重新厘定经方剂量,大大发挥了经方的神奇功效。

他强调,要雪耻,先闯剂量关。在仲景先师《伤寒论》的理法方药的大环节之中,基础有效剂量是一大关键。他通过实践发现,现代用法剂量过轻,悬殊过大,不堪大任。由于达不到仲景学说的基础有效剂量,所以不能治大病,习用轻剂,固然可以四平八稳,不担风险,但却阉割了仲景学术的一大特色,夺去了将军手中的刀剑,在近代两大医学体系的竞争中,使中医丢掉了急症阵地,退居附庸地位。这是老中青三代中医的奇耻大辱!

04

教育传承:培养新一代中医人才

李可深知,中医的传承与发展,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他积极收徒,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倾囊相授。2010年,他的弟子陈长青创办了汉古中医李可学堂,以“回归经典,医药一体,中西互补,全面传承李可古中医学派的学术思想和经验”为教学目标,培养新一代中医人才。

2013年,李可离世后,陈长青还常常回到恩师故居,阅读老师留下的书籍和笔记,师母曾告诉他,师父弥留之际,交代她要把书房的门赶紧锁起来,保护好。可见书房是李可老中医心中最为关切、最为重要的地方,因为书房是他一生攻克急危重症、疑难杂症的力量源泉,也是陪伴他抒发悲天悯人、复兴中医情怀的方寸圣地。陈长青进而萌生了将恩师的学习路径、学习方法分享给更多同道的想法,于是有了今天的“李可书房”。

李可的一生,是挑战偏见、突破传统的一生。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医在急危重症治疗中的价值,为中医复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正如国医大师邓铁涛所言:“振兴中医须要有万千个像李可院长那样能用中医治疗急危重症、疑难病证的人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