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博物院推出30年考古成果展,半数文物首次与公众见面
西安博物院推出30年考古成果展,半数文物首次与公众见面
近日,西安博物院举办的“探长安——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30年考古成果展”吸引了众多目光。展览展出了超过280件(组)精品文物,其中大部分是首次对外展出。这些文物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到元代的多个历史时期,展现了西安30年来的考古成果。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5月。
此次展览不仅首次向公众集中展示了深藏考古库房的精美文物,还首次总结了西安考古人的发掘、保护、研究工作。截至2023年底,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完成了2000余项文物勘探和上千项考古发掘项目,发掘古墓葬逾万座,出土并征集了近10万件珍贵文物,其中20多个考古发掘项目被评为全国年度重要考古发现。
展览分为“卅载光阴 与城同行”“千年古都 见证文明”和“守藏虑远 孜孜以求”三大板块,通过“鱼化寨遗址”“少陵原十六国大墓”“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五桥并列遗址”等30余个重要考古发现,将西安历史串联起来。50%以上文物都是首次对外展出,无疑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此次展出的280余件(组)精品文物中,包括西周都城丰镐遗址出土的青铜簋“作彝”、曹家堡村战国至秦墓葬出土的盛酒的铜壶、北里王汉代积沙墓出土的“宜春侯”字样墨书砖、空港新城隋墓出土的透影杯、元代耿氏家族墓地出土的青花瓷匜等等。其中,2020年考古人员配合西安地铁8号线建设发掘出土的唐代三彩来通杯,在杯柄末端与口沿之间塑一胡人,有学者认为是小海神“特里同”吹海螺的形象。2006年隋朝官员夫妻合葬墓考古出土的酒神驼囊骆驼俑,驼囊上雕刻着醉酒的酒神狄俄尼索斯和搀扶他的两位侍从,是目前可知国内考古出土的第一件骆驼上出现希腊酒神图案的文物。这些文物充分展示了唐代中西方文明交流融合,也是长安城内胡风唐韵交织融合的真实写照。
长安城是中国城市考古的重要研究对象。对隋唐以降长安城的考古复原与研究工作,不仅已经成为古今重叠型城址研究的经典个案,更具有方法论的重要意义。中国城市考古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徐苹芳曾这样概括城市考古学的工作内容:“城市考古学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凡是这个城市所遗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都在城市考古的范围之内。但是最要紧的是要把这个城市的范围、道路和一些大建置(如宫苑、衙署、寺观、仓库、宅第、府舍)的所在及其形制,特别是城市布局和规划的情况搞清楚。要有一张以今日该地实测图为底图的遗迹实测图。我们作几十年的工作,几乎其成果全部要表现在这张图上。”
近年来,考古发掘的朱雀大街五桥并列遗址引起了热烈关注。该处遗址位于皇城朱雀门外1200多米,与朱雀门和明德门遥相呼应,体现了都城礼制的最高等级,对于研究隋唐长安城的形制布局及礼仪制度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目前经过考古发掘出土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五桥并列遗址,是明清都城中轴线上设置五桥的源头,也是中国都城礼制文化起源、传承和发展的实物见证。此次展出,也展出了朱雀大街五桥并列遗址出土的精美文物。
据统计,当时的长安周长达35.56公里,面积广达84平方公里,是汉长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比同时期的拜占庭王国都城大7倍,较800年所建的巴格达城大6.2倍,是当时的世界名城之一。西安市的面积为1010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1066平方公里。2014年全市常住人口达862万。西安的面积比长安至少大十倍。
“此次展览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展示了考古工作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成就,以及科学研究和文物保护取得的成果,还彰显了考古工作传承历史、护佑文脉的核心主旨。”据策展人陈斯文介绍,此次展览将展至2025年5月。西安博物院还将推出直播导赏、学术讲座、教育研学等系列活动,并配套上新多种文创产品。观众参与“探长安”展览主题活动,还有机会领取展览打卡集章册、洛阳铲创意书签与展览纪念镭射手提袋等小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