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马关:红果参种植面积全国第一,亩产值近3.6万元
云南马关:红果参种植面积全国第一,亩产值近3.6万元
红果参,又名蜘蛛果、山槟榔,是一种兼具药用和食用价值的植物。近年来,云南省马关县依托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成功打造了全国最大的红果参种植基地。目前,全县红果参种植面积已达8200亩,年产值达3亿元,成为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红果参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
红果参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和多种抗氧化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力、改善消化、促进心血管健康、增强骨骼、提高能量和改善皮肤等多重功效。其果实酸甜可口,既可鲜食,也可用于烹饪或加工成果脯、果汁等。
种植环境要求
马关县地处热带与亚热带结合部,海拔123至2579米,年平均气温16.9℃,多雾且空气湿度大,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为红果参提供了理想的生长条件。红果参主要生长在海拔1500m以下的林中、灌丛中以及草地中,花期为7-10月。
种植技术要点
选地与整地
红果参喜温暖湿润的环境,耐阴性强,适合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生长。选择地块时,应优先考虑半阴半阳的缓坡地或林缘地带。整地时需深耕细耙,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
育苗与定植
红果参可通过种子繁殖或扦插繁殖。种子繁殖时,应选择成熟饱满的果实,取出种子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后即可播种。播种前可用温水浸泡24小时,以提高发芽率。扦插繁殖则选择健壮无病的枝条,剪成10-15厘米长的插穗,插入苗床中。
定植时间一般在春季或秋季,株行距为50×60厘米,每穴栽1-2株。栽植后需浇透水,并覆盖稻草或松针保湿。
田间管理
施肥:红果参生长期需肥量较大,除施足基肥外,还需适时追肥。一般在开花前和果实膨大期各追施一次复合肥,每亩每次施用量为20-25公斤。
灌溉与排水:红果参喜湿润环境,但不耐水涝。因此,需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适时浇水。雨季则要注意排水,防止根部积水导致烂根。
病虫害防治:红果参的主要病害有根腐病和叶斑病,可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防治。虫害主要有蚜虫和红蜘蛛,可用吡虫啉或阿维菌素喷雾防治。
采收与加工
红果参的采收期一般在12月上旬,当果实由绿色转为紫黑色时即可采摘。采收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损伤果实。鲜果可直接销售,也可加工成果酱、饮料等。
经济效益分析
红果参的市场前景广阔,价格持续走高。2024年,其市场价格一度达到60多元一斤。在马关县,红果参产业不仅为当地群众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收益,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据统计,土地流转收入达800万元,吸纳劳动力就近就业创收4000余万元。
展望
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日益重视,红果参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马关县正通过创建产业公用品牌、开展技术培训等措施,推动红果参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未来,红果参有望成为云南省乃至全国的特色农产品代表,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