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助力《流浪地球3》剧本创作:AI如何改变电影工业
AIGC助力《流浪地球3》剧本创作:AI如何改变电影工业
2024年,电影《流浪地球3》的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作为中国科幻电影的扛鼎之作,《流浪地球》系列一直走在技术前沿。有传言称,该片的剧本创作过程中引入了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利用GPT-3等AI模型进行情节构思和角色对话生成。虽然这一消息尚未得到官方证实,但AIGC在电影剧本创作中的应用已经成为行业趋势,值得深入探讨。
AIGC在电影剧本创作中的应用现状
AI生成内容(AIGC)技术的兴起,为电影剧本的创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AI生成剧本主要依赖于自然语言处理(NLP)和深度学习技术。NLP使机器能够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而深度学习模型则通过训练大量剧本数据,学习剧本的结构、对话风格和情节发展。基于这些技术,AI能够快速识别剧本中的常见元素,如角色、情节、对话等,并据此生成具有连贯性的故事。
AI生成剧本的流程通常包括数据收集、预处理、模型训练、剧本生成等步骤。首先,从开源剧本库(如IMSDb)和电影数据库(如TMDb)中收集大量剧本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文本清理、标记化等,以便模型能够有效处理文本。接下来,使用基于变换器的模型(如GPT系列)进行大规模预训练,使其能够生成连贯且富有创意的文本。最后,通过输入初始文本或剧情大纲,模型可以生成新的剧本片段或完整剧本。
AI在电影剧本创作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提高效率、多样化创作和降低成本方面。AI能够快速生成初步剧本草稿,帮助编剧克服创作障碍;提供不同风格和情节的剧本供创作者选择和修改;减少编剧的人工成本,为小型制作公司提供可行的创作方案。然而,AI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创意限制、语境理解和版权问题等。AI生成的内容可能缺乏人类编剧的独特创意和深层次理解,同时在理解复杂的情感和情境方面仍有不足。此外,AI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问题也需要在法律上加以规范。
GPT-3等AI模型在剧本创作中的能力
GPT-3(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3)是OpenAI公司发布的超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拥有1750亿个参数,具备强大的语言生成能力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其特点包括零样本学习能力、多模态支持和灵活的生成能力。GPT-3基于Transformer架构,通过大规模预训练和自注意力机制,能够处理各种自然语言处理任务。其应用场景涵盖智能助手、创作助手、教育辅助、医疗诊断等多个领域。
GPT-3在理解和生成代码方面展现出惊人的能力。例如,GitHub推出的编程助手GitHub Copilot,就是与OpenAI合作,基于GPT-3打造的工具,能够帮助开发者自动生成代码片段和整个函数。在游戏行业,GPT-3被用于生成动态剧情、角色对话以及提供创新的互动体验。它可以在游戏中实时生成富有创意的文本内容,增强游戏世界的深度和丰富性。诗人、作家、艺术家正在探索使用GPT-3来创作诗歌、短故事和其他各种文学作品。
AI技术对电影工业的影响
AI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影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发展机遇。“技术是电影的支撑和原动力,电影是由技术产生的,而不是由艺术产生的。如果将AI技术的发展比作第四次工业革命,那它为世界带来的变化一定比蒸汽机要大。”北京电影家协会主席黄建新如是说。
近段时间以来,AI技术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正迅速推进并实现落地。据公开资料,全球首部完全由AI生成的长篇电影《Our T2 Remake》已于3月完成首映。多家影企也于近期纷纷回应AI技术的相关布局和应用情况。其中,幸福蓝海表示,会结合自身实际,在条件成熟时将积极运用各项行业相关技术;华谊兄弟也指出,公司一直积极探索“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同时持续关注市场上的新技术、新工具;光线传媒则透露,计划用AI参与制作动画微短剧,以中国古典名著作为题材,生产一部可能长达千集的AI动画微短剧,目前正在前期筹备阶段。
在论坛现场,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长田谈到,业界热议技术发展对于电影产业的影响,恰恰说明了电影行业一直走在技术应用的最前列。王长田进一步指出,AI是一种技术工具,技术并不能取代电影。不过,技术能够对电影产生一定影响,据他初步预计,AI技术有望将电影的制作效率提升30%或以上。
科技发展给电影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电影的画面更加逼真,音效更加震撼,技术在营造沉浸式观众体验的同时,也推动着电影产业经历的一次又一次蜕变。黄建新指出,从影院到互联网,从胶片时代到数字电影时代,电影传播与创作的方式持续进行着迭代,而在产业迭代的背后,离不开技术进步的加持。
AI技术正在向电影工业的全流程渗透。在王长田看来,AI能够有效弥补动画电影产能不足的问题,帮助团队去完成场景搭建、分镜头设计和形象设计等方面的制作,辅助创作者拓宽创作视野,也可以避免低质量产品的出现。此外,AI能有效实现降成本,对于行业而言,仅降低掉20%的成本,就有可能变成盈利。
爱奇艺创始人龚宇则指出,AI技术的发展会帮助影视剧工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这个发展是由创新驱动的。通过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AI能够自动生成高质量的视觉效果、音效和场景设计,大大缩短了制作周期,降低了成本,也能帮助年轻的电影人更好地实现由创意向作品的转化。
当技术发展不可避免地为行业带来了焦虑与“阵痛”,电影人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他们在行业中不能被AI所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们现在对于AI还是想得有点过于简单了,一好百好是不可能的。”在王长田看来,现阶段,几乎每个AI软件在行业里都有初步应用,但其应用想要对行业产生显著的影响,还需要1—2年的时间,需要等待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创意是电影创作的灵魂,而优质的内容是吸引观众的关键。王长田指出,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能导致独特创意的稀缺化,因为每个人都能借助AI进行创意生成,使得原本稀缺的创意资源变得更为普遍,难以凸显其独特性。同时,AI技术也可能导致个性化的审美变得模糊和同质化,最终使得独有审美愈发稀缺。随着AI技术的推动,内容产量可能会大幅增加,这使得每个产品在推广过程中面临的同类竞争压力也相应增大,产品脱颖而出的难度因此变得更高。
“在这个新阶段里,对于电影人来说更重要的问题是,去懂得这个新工具到底能为我们做什么,我们在得到的时候失去了什么。”导演陈冲如是说。IMAX中国首席执行官孟丹青坦言,AI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内容产品的生产效率,倒逼创作者必须去制作更好的内容,才能从海量的产品中脱颖而出,作品创意和审美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
陈冲指出,对大部分本来就很简单、没有思想性、没有美感的东西,它当然是可以取代的,但优秀的作品AI永远无法取代。AI技术能够为电影创作实现投入成本和制作周期等多方面的降本增效,但现在的技术离做一个故事片还差得非常远,而电影行业始终要靠好的内容产品去催化。
未来展望
AI技术在电影剧本创作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电影产业带来了全新的变革。虽然仍面临一些挑战和伦理问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法律的逐步完善,相信AI将成为电影剧本创作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助手。通过与人类编剧的协作,AI将提供更加高效、多样化的创作方案,共同推动电影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