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东坡的东坡羹与玉糁羹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59:2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东坡的东坡羹与玉糁羹

“人间有味是清欢”,这句诗出自苏东坡之手,道出了他对美食的独到见解。作为一位“千古第一吃货”,苏东坡不仅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还创造了许多流传至今的美食。其中,东坡羹和玉糁羹这两道菜,不仅体现了苏东坡的美食理念,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饮食文化的重视。

01

东坡羹:清淡中的至味

东坡羹的主要食材是山芋,这道菜的制作方法看似简单,却蕴含着苏东坡对美食的独特理解。据记载,东坡羹的制作过程如下:先将山芋煮熟,然后加入白菜、萝卜等蔬菜,最后用少量的米煮成羹。这道菜的关键在于保留食材的原味,不添加过多的调料,以清淡取胜。

苏东坡在《东坡羹颂》中写道:“东坡羹,盖东坡居士所煮菜羹也。不用鱼肉五味,有自然之甘。其法以菘若蔓菁、若芦菔、若荠,皆揉洗数过,去辛苦汁。先以生油少许涂釜,缘及一瓷碗,下菜汤中。入生米为糁,调和羹使极稀,候半熟,入生菜叶。”这段文字详细描述了东坡羹的制作方法,强调了“自然之甘”的重要性。

02

玉糁羹:苏过的心意

玉糁羹的来历则更具传奇色彩。据记载,这道菜是苏轼谪居海南期间,其子苏过为他调制的美食。当时,苏轼被贬至儋州,生活条件艰苦。苏过为了让父亲吃得更好,便用当地的山芋和米,精心熬制了一道羹。苏轼品尝后大为赞赏,写下了《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上酥陀则不可知人间决无此味也》一诗,诗中写道:“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新。莫将南海金齑脍,轻比东坡玉糁羹。”

这道菜之所以被称为“玉糁羹”,是因为其色泽洁白如玉,口感细腻滑爽。苏轼在诗中将其与“金齑脍”相比较,足见他对这道菜的喜爱之情。玉糁羹的制作方法与东坡羹相似,但更注重食材的搭配和比例,以达到最佳的口感和风味。

03

苏轼的美食理念

苏轼的美食理念,可以用“自然”和“清淡”两个词来概括。他认为,真正的美味不在于调料的堆砌,而在于食材本身的滋味。这种理念在东坡羹和玉糁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苏轼在《菜羹赋》中写道:“其法以菘若蔓菁、若芦菔、若荠,皆揉洗数过,去辛苦汁。先以生油少许涂釜,缘及一瓷碗,下菜汤中。入生米为糁,调和羹使极稀,候半熟,入生菜叶。”这段文字详细描述了东坡羹的制作方法,强调了“自然之甘”的重要性。

这种追求自然之味的饮食理念,不仅体现在苏轼的美食创作中,也贯穿于他的文学作品中。苏轼的诗词中常常流露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这种生活态度和饮食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4

传承与影响

东坡羹和玉糁羹这两道菜,不仅在苏轼生活的宋代广受欢迎,还流传至今,成为中华饮食文化中的经典。它们不仅仅是两道菜,更凝结了苏轼的生活智慧和人生哲学。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重新品味这两道菜,或许能让我们重新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人间至味”。

苏轼曾说:“人间有味是清欢。”这句话不仅是对美食的赞美,更是对生活的深刻领悟。在东坡羹和玉糁羹中,我们品味到的不仅是食材的本味,更是苏轼那份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穿越千年,依然能给现代人以启迪和感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