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教育改革下的课时与学时新变化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21:4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教育改革下的课时与学时新变化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课时与学时的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传统的45分钟课时是否还能适应现代教学需求?学时的界定又该如何调整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些变化背后的意义,以及它们对学生和老师带来的影响吧!

01

教育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2022年以来,各地教育部门纷纷启动课程改革行动。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该区先后实施了“1+1+5”行动、“1+10”行动以及“课程方案转化落地”行动。2024年初,《南山区义务教育课程实施规划(试行稿)》正式发布,为区域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具体指导。

然而,课时制度改革并非一帆风顺。江苏大学在实施本科教学学时考核新规时就遇到了一些问题。新规要求所有讲师及以上级别的专任教师每年必须完成32本科教学学时,导致一些科研型教师不得不跨领域授课,甚至出现了教师通过买奶茶等方式吸引学生选课的现象。这些情况反映出课时制度改革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02

课时制度改革的新变化

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课时与学时的定义正在发生重要变化。课时通常指实际课堂教学的时间单位,一般为45分钟至50分钟。而学时则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它不仅包括课堂教学时间,还涵盖了学生自主学习、实验实习、作业完成等所有与课程相关的学习活动所需的时间总量。

以广东省2024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为例,教师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全年需完成90学时的继续教育,其中公需课30学时,专业课42学时,选修课18学时。值得注意的是,学时的计算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例如,参加培训班、研修班或进修班,以及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均可计入学时。此外,科研成果也可折算为学时,如出版专著、完成课题项目、发表论文等均可获得相应学时。

03

课时制度改革的影响

课时制度改革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教师需要更加注重教学设计和课程内容的优化。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专题组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这种模式将课程内容细化为若干专题,通过专题组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人专长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学时制度的灵活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习活动,如自主学习、实验实习等,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课时制度改革还对教育质量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学校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得到了更多支持。例如,广东省的继续教育政策允许教师通过在职学历教育、科研成果等方式获取学时,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

04

未来展望

课时制度改革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如何确保课程质量不因学时制度的灵活性而下降,如何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体系,都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线教育和混合式学习将成为未来教育的重要趋势,这也将对课时制度的设计提出新的要求。

教育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课时与学时制度的变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期待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灵活的教育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